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非遗”视角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教育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2020-06-01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在新时代推广和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通过将景德镇陶瓷文化非遗资源引入特色课程开发、产教融合、校内传承基地,构建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教学举措,从而构建起契合非遗传承发展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 传承与创新——坚守非遗文化纸贴画传承的使命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纸贴画技艺属于民间剪纸工艺,林晓老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时刻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着传承民间纸贴画传统技艺的责任和使命。在非遗传承的创新上,他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建立纸贴画基地校,让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在纸贴画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再发展;拓展社区文化传承的大战场,建好媒体宣传,打造纸贴画这张非遗文化大名片;推动纸贴画这份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国民间艺术影响世界。

  • 非遗“1+1”的创新探究——以皮雕与建水紫陶工艺的结合为例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以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茶具设计中的创新探究为例,以非遗“1+1”的思维将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运用在茶具设计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才能使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期待通过注入不同传统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展现非遗“1+1”的材料之道、工艺之道、传承之道、工匠之道。

  • 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新媒体技术是当代新兴技术之一,各行各业都开始将其作为发展的助推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理应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展示、非遗数字化展示方式中的新媒体技术以及在非遗数字化展示中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期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

  • 武都民俗文化创新第二课堂之探究 2020-06-0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武都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既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龙高山戏”,又有省级非遗“三仓灯戏”、“武都木雕”、“武都栗玉砚”,还有区级非遗“赵文华剪纸”、“凤冠与刺绣”等,更别提闻名遐迩的“武都酸菜”、“洋芋搅团”等美食。内涵丰富。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困境,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肩负紧要的历史重任;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无论从'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内涵文脉,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着力打造形成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高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 2020-06-01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全球大发展的潮流中,又有多少文化瑰宝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不仅仅是我国的重大损失。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它们再次充满活力。继承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为关键是如何在保有“非遗”文化精髓情况下再次改造、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更好的相结合。

  • 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逐渐与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产品设计进行结合并不断创新,因此,培养从事非遗创新的文创设计人才成为非遗文化发展必备的动力。本文在对文创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对当前阶段非遗传承的背景和创新要求进行了综述,从中总结出了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文创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