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云贵两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2020-06-01
云南和贵州两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在非遗保护立法、保护实施及生产性保护等方面云贵两省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两省非遗保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基础牢固、人才相继,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等因素,但在非遗保护和开发中也存在制度落实不全面、工作力量单薄、开发过度或者文化传承缺失等现象,急需要努力完善。
-
城市文化品牌设计中非遗的价值认知与重构 2020-06-01
城市形象塑造需要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建构首先需要挖掘并明确城市自身的独特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的特定民族、群体或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美学的独特性,对于设计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在以非遗资源建构城市文化品牌的领域里存在价值认知与意义诠释维度单一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藉由非遗保护工作提升城市形象与建构城市文化品牌,文章从设计学领域之意义驱动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转变非遗认知语境、拓宽价值认知维度、优化非遗传播空间载体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义传播对象的角色与行为来认知与重构非遗的当代价值;从当地环境、文化语境、公共空间、体验互动等视角重构非遗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设计的关系;从非遗资源的历时性和即时性两个方面探寻获得城市话语权的路径。以此激活城市活力,打造城市品牌,重塑并完善城市形象。
-
探析梁平蓝印花布文化创意产品创新途径 2020-06-01
目的 在国家积极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形式下,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蓝印花布在当今的传承需要可持续的生产性保护,进行文创产业开发是重要的发展途径。方法 分析探讨设计创新手段和产业创新手段,寻找有效地开发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和促进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途径。结论 通过整合非遗资源,将生活美学融入潮流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跨界合作,推动集群发展,利用高校与政府的强强联手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逐步探寻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创产品发展道路。
-
“非遗”视野下高职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1
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引入"双导师"制,"传承基地"大师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破解"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困局,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难、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探寻更符合公共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良性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实现传承"非遗"与教学创新的统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不断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手工技艺类非遗在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福建省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悠久灿烂,种类繁盛,然而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环境之下,使本就面临着"艺随人亡"艰难局面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与空间逐渐萎缩,并且相关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手工技艺实践的人才培养发展情况又十分滞后。福建省亟须提高青年大学生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知,加强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持续发展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搭建手工艺实践平台。提升高校艺术设计类师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协同政府、企业与社会大众,活态传承福建省优秀的手工技艺类非遗文化,弘扬青年一辈的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
-
设计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探索——以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
-
文创产业视域下侗族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该文通过对文创产业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出侗族旅游工艺品设计在传承侗族文化的同时,从侗族非遗中提炼、整合出适合开发侗族旅游工艺品的元素和创新形式,让侗族文化与产品创新创意结合,使侗族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
非遗视角下:老美华千层底技艺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目的:作为天津本地老字号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美华需要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与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使老美华千层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可以得到活态传承,被大众所喜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方法:本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的特点,结合运用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的品牌案例,从当代设计角度出发,分析"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特征及价值,对其艺术价值以及发展创新应用思路进行初步探究。结论: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对非遗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杜绝传统技艺文化没落。老美华不断将传统技艺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将非遗传承与创新应用相联系,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