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探讨如何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实现非遗传承——以“阳江漆艺”教学为例 2020-06-01

    “阳江漆器髹饰技艺”201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本文以“阳江漆艺”教学为例,分析“阳江漆艺”教学的意义,从非遗传承工作坊平台的创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探究如何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实现非遗传承。

  • 非遗传承与创新小议 ——以书画篆刻印泥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下简称"非遗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过程中是应当坚守传统还是发展创新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就传统和创新的问题结合非遗的具体例子书画篆刻印泥(以下简称"印泥")来论述.本文结合近现代印泥发展现状,根据走访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就传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目的,创新的主客观原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思路展开讨论.印泥作为非遗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非遗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大环境中,我国非遗事业将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 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塞农民画的传承创新 2020-06-01

    由于多种原因,安塞农民画这个极富艺术性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文化创意激活非遗旅游潜能,通过艺术创新提升非遗旅游资源的复合价值,通过非遗与旅游良性互动,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动力,进而重塑安塞农民画文化品牌形象,加快推进其传承创新发展.

  • 文创产业背景下非遗产品的现状与发展 2020-06-01

    汉秀作为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为了使非遗汉绣能够更好的推广和传承下去,文章从汉绣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分析了非遗汉绣在推广和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文创产业背景下如何使非遗汉绣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承的方法。

  • 非遗传承创新:构建我国非遗文化传承生态系统 2020-06-01

    为了研究如何在新时代创新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文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语境下,梳理当前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一些创新探索实践,分析创新传承的若干新思维、新路径和新载体,研究构建我国非遗文化传承生态系统,推动传统与现实相融相通,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我国非遗文化创新传承需要社会相关方面顺应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的新需求和文化的新趋势,在"融入"中实现鲜活有效的保护和创新性发展。

  • 泉州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的革新思考 2020-06-01

    悬丝傀儡,传承千年。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不管是在发展历史还是在艺术造诣方面,都可以堪称是中华木偶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是自从被纳入非遗之后,我们更可以明显的看到泉州提线木偶戏迎来了极大关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从目前来看木偶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木偶戏当前的内容缺少创新、宣传渠道较窄,发展制约因素多等现实问题,而想要让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则更加需要从木偶戏本身入手,从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得木偶戏表演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 基于“互联网+非遗”新型活态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近年来,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逐渐走入大众的生活,但尽管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如非遗文化传承断层严重,传播途径狭隘,非遗艺人工资普遍偏低等诸多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路径探析 2020-06-0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不容乐观。亳州学院借助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推进合作办学,科研协作、深化合作内涵,产学研用、合作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引领合作升级,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着力打造品牌文化,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工作,弘扬、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