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可持续性设计 ——对非遗传承的再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呈现,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和表现形式。重视和应用非遗文化,并将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当前设计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可持续性设计,让传统造物智慧通过设计创新进行传承、转化和发展,使非遗传承活在当下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
温州非遗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研究 2020-06-01
为加快温州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下文简称文创产业)产业及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文创产业)的保护及开发,笔者立足温州的地域资源特色,对温州特有资源进行整合及分析,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旅游文创开发案例,提出将非遗及旅游文创品进行融合研究的开发理念及发展方向的观点.本文对温州文化产业开发、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存在类似问题地区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我国又迎来了一次解决非遗传承与创新问题契机。研究认为,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利用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再创造,是实现非遗传承与万众创业这一双赢局面的最好机会。因此,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提出创新创业与非遗传承结合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机制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从非遗保护的分类方案、评估机制、基地建设、交流活动、动态传承、专项研讨、保护网络七个方面对非遗保护制度机制进行新的探索,建立京津冀有效的传承保护体系,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提供动力.
-
对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的探究 2020-06-01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的意义入手,结合现阶段非遗湘绣保护与产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湘绣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措施进行适当讨论,以期为我国非遗湘绣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互联网+”视域下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2020-06-01
本项目以潍坊地区典型非遗项目作为民间艺术的抓手,以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首批批准立项建设的"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应用以及传承人培养途径,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发展为主线,深入探索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以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创新非遗传承的传播路径 ——以东莞非遗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2014年开始,东莞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实践新路径,市非遗保护中心提出的"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至今已经第六个年头.笔者历经活动策划、实施、提升与推广,不断创新扩宽传承路径,不断激活社会资源参与其中,使得该活动已经成为一个有益教育界与文化界的品牌活动,成为非遗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系列创新做法与成效,总结经验与深入思考,为非遗传承传播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
从舞剧《醒·狮》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舞剧《醒·狮》集民俗、民间舞蹈、南拳、醒狮、木鱼说唱等广东代表性的"非遗"为一体,用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和现代创作技法让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融合,以高品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艺术转化。本文对舞剧《醒·狮》的技艺表现、制作设计、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传统"非遗"如何在当下实现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