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现代审美视角下无为剔墨纱灯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本文立足对剔墨纱灯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特征、制作流程等进行全方位微观考察,总结无为剔墨纱灯衰落的原因的同时探讨振兴的方案。并结合高校资源,提出校企合作、邀请传承人坐堂讲学、建立纱灯实训基地等方案,从设计策略、分工协作、文化体验、实践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达到挽救剔墨纱灯这一安徽非遗的保护,并拓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现代泉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济南提出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的科学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作为建设现代泉城的重要文化资源,它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将会极大助力现代泉城建设。以融合的思路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多个领域合作的“非遗+”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现代生活的需要,也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现代泉城进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推
-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提高其大众传播效果对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大众传播路径还需要合理拓宽,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传播活动需要改革和创新,具体为:拓宽受众群体;广泛使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以繁荣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发展,推动非遗品类的传承。
-
非遗视角下的桂剧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桂剧属于我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浓烈的民族风情,是广西人民生活方式的缩影。文章在非遗视角下,对桂剧文化符号元素进行视觉化提炼重构,提出多种现代设计方法融入到桂剧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中,使产品不仅满足当代人的文化审美需求与使用需求,也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从而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桂剧文创品牌。这既为文创产品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也是对桂剧传统文化的拓展性开发与现代转型的探索。
-
滩头年画的视觉形象创新研究 2020-06-01
滩头年画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传统视觉符号后面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吉祥的寓意。但由于各种原因,滩头年画的现状正在日渐恶化,急需寻找新的有效的保护方式。文章对传统滩头年画的内容题材进行视觉形象的创新研究。尝试摸索如何创新性开发传承及应用年画的新方式,力求让年画真正走入大众生活。在满足公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呼吁人们对非遗滩头年画的保护创新与传承。
-
传统侗锦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下,"指尖上的艺术"——侗锦的传承情况岌岌可危,一度出现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的现象。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动下,侗锦技艺重燃生机,同时也出现了传统与创新不相容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深入研究侗锦织造技艺、侗锦图纹艺术,将侗锦融入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紧扣传承,立意创新,破解侗锦织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困局,与市场接轨,用创新创意将"非遗"侗锦绽放时代光彩。
-
黔东南州苗族侗族非遗文创产品形象提升的方法 2020-06-0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索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苗侗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思路,其中包括设计思路、创新方法和推广路径。将非物质文化主题元素植入至日常的产品中,使之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相互交融,从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垄断性品牌,最终实现将苗族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标。论文所用方法为通过对凯里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尽量找到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和传承苗侗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最后得出论文的结论:首先,对苗侗非遗视觉元素的形态进行拆分重组,使文创产品具有互动性。其次,拓展了文创产品的使用功能,尽量融入现代设计,现代市场和现代生活,重点突出生活性、传承性、互动性,并寻找合适的材质巧妙的对其进行搭配,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数字化需求。最后,论文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和推广建议,以期让苗侗非遗能得到更好的推广。
-
新时代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新时代文旅有力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节点,从非遗普查、申报、开发利用、对外交流、存在问题、探索新路径(对策)等方面,理性思考、回顾总结10多年来非遗的保护工作,寻找差距、补齐短板,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论述,以新思想寻策问道,努力创新实践、开拓进取,挖掘、整合非遗资源、转化,探索提升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软实力作用,抒写文旅融合精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