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阿坝州牧区草地四县唐卡艺术手工艺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2020-0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目前拥有非遗名录项目数百项,藏传手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诸多技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优良的传承和开发应用,一直致力于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学习传统手艺,力推教育与扶贫相结合,促使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而十九大后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既发掘了民族手工艺的经济价值,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助农牧人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基于地方文化的非遗创新发展策略探究——以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更是地方文化传承、当地居民和年轻人认同本地文化的有效路径。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是深植于泊里地方文化的非遗项目。以地方文化为中心,既可以通过教育与体验传习非遗内容,又可以使红席产品在创新与发展中始终保有非遗原生态。
-
非遗特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及发展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现阶段却面临着受众者减少、技艺萎缩、后继乏人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逐步被提上日程,这就需要政府高度关注,相关的文化部门与非遗专家非遗传承人共同努力,既要承担高等院校的传承责任,也需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能够了解非遗培养学生传承非遗的兴趣,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建立美好的精神家园,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
苏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0-06-01
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非遗+旅游产业"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享受非遗文化的新方法。本文以"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在梳理苏北地区可进入旅游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苏北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宏观、微观多重视角探讨苏北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融合的新思路、新对策和新举措,充分发挥非遗在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
浦东派琵琶艺术在安徽的传承发展述论*——以潘亚伯为中心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最重要的琵琶艺术派别之一。得益于以第七代传人潘亚伯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浦东派琵琶艺术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其传承形成了网络状传承格局和代际相递的兴盛局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作了多首经典琵琶乐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美学观念,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非遗保护视域,可从优秀传统继承、精品曲目创作、师资队伍建设、传承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安徽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古老的"非遗"以新的生命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
浅析文旅融合视角下沙家浜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近几年,文旅融合已成了一个热门词汇,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在文旅进一步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实现非遗的保护传承,也有利于推动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本文通过沙家浜非遗的现状,浅析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沙家浜的非遗该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
-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广西体育特色小镇和体育非遗保护为研究对象,对广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全民参与的理念与搭建全面参与平台等发展路径,为广西体育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