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2020-06-01
面塑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面塑艺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分化,经营和传承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提出面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胆进行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从多种渠道扩大传播力度,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重点挖掘面塑的民俗价值,增进面塑的社会教化功能等。
-
基于非遗传承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应用不断得到社会的重视,人民群众对于区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好群众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搞清楚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相互关系,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举措,才能保证群众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
德夯苗寨非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德夯景区入选湖南省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湘西德夯苗寨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德夯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提升德夯苗寨的核心竞争力、统一建筑风格、提高居民参与度、注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刍议 2020-06-01
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持人类文化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目的;坚持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手段。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正逐步向非遗保护强省迈进。贵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实践已步入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非遗保护和发展的"贵州模式"。该研究可为当下的非遗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贵州非遗保护和发展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策略探析 2020-06-01
最近几年,国内非遗文化旅游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献言献策.
-
桂东南民间武术自主传承发展路径探微——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保护 2020-06-0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考察桂东南4个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寻其传承发展的路径。调查结果发现,桂东南民间武术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主传承发展,其路径为:依靠宗族关系,强化传承力量;扎根民间土壤,深植草根组织;依托民间精英,强化组织权威;借助乡规俗约,规范习武行为;传习经典技艺,呵护文化根脉;遵循民间逻辑,激活创新思维。当代桂东南民间武术运作逻辑正发生嬗变:从重"血缘宗族"转向重"业缘商缘";从重"民俗价值"转向重"经济效益";从注重"人情世故"转向重"法律契约"。这种自主传承发展路径对我国"非遗"自主保护的启示:自主保护的精髓是依靠民间力量进行民间自我保护;自主保护的关键是采取"官方主导,民间主办"的保护模式;自主保护的政策须随着民间价值嬗变而作适应性调整。
-
“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遗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术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一个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场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之下,都需要能够得到创新性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