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3 条数据
-
南京博物院2017年度举办两场学术沙龙活动 2020-06-01
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的学术水平,巩固南博的学术地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南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南博开展了两场学术沙龙活动。沙龙由南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主办,学委会与各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12月10日,南博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与学委会共同举办了“非遗展示与保护的可持续
-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岀版 2020-06-01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陈勤建教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提出了许多富有独特见解的观点。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高被引论文为中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1世纪始为国人熟知,并成为学界热点。自2006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论文借助CNKI为主要数据源,CSSCI为辅助数据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检索词检索出CNKI数据库中引用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45篇。通过对4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发现研究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保护原则、保护方式、传承人的讨论成为焦点。高被引论文中民俗学人的著述丰富、影响大,但高被引论文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机理的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当下面临外热内虚、低门槛、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范式、没有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等困境,只有提升研究层次、打破学科壁垒、开辟新研究范式才能破茧而生。
-
主 持 人 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以下简称《公约》)为基础的人类文化事业。《公约》指出:"‘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中国依法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作为缔约国,中国将公约精神落实在非遗保护事业中,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丰富而系统的非遗保护实践以及理论研究。
-
非遗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亟待构建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使得非遗研究领域存在多重话语交叉和误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我们可以借助对非遗解读模式的探讨,解析当前多学科背景下非遗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为中国非遗学术话语构建和非遗保护研究工作推进提供支撑。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件史考述 ——基于《建议案》和《“代表作”计划》的双线回溯 2020-06-0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中,1989年出台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启动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可谓两条既平行又相互交织的工作进路。本文旨在从学术史回溯的角度,更为精当地勾连20世纪70年代以讫2003年《公约》出台这一历时性脉络中各种关联性事件,并为基于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而开展的学术史研究提供概念工具更变和实践方略演替的系统参照。
-
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 2020-06-01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凯里学院举办"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学员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同时还举行"非遗.生态.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等。凯里学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把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
-
牛羊细菌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分析与研究 2020-06-0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中,1989年出台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启动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可谓两条既平行又相互交织的工作进路.本文旨在从学术史回溯的角度,更为精当地勾连20世纪70年代以讫2003年《公约》出台这一历时性脉络中各种关联性事件,并为基于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而开展的学术史研究提供概念工具更变和实践方略演替的系统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