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2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27)

共检索到 127 条数据

  • “新”设计助力“老”工艺——非遗与新媒体的教学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祖辈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诉求的改变,非遗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诉求的脱节,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自身生存的土壤、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逝,非遗手艺人“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工艺”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创新设计的介入以及新的传播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场景中。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 2020-06-01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认知的媒介图景已日新月异。智能媒体的出现,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传播范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生存,将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重要课题。得益于非遗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时下非遗文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已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也出现了关注智能技术时代非遗传播与受众接受之生态变革的各层次案例,基于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活态体验、基于算法模型的智能化场景适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非遗再生以及基于生物感知的智能化用户反馈等代表性趋向,构成了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传播的现实图景。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路进行优化设计,将是智能技术助力非遗传播的有力保障。

  • 乡土艺术的传承与地方高校的责任 ——以非遗保护视野下岭南姑娘歌的传承探索为例 2020-06-01

    传统乡土艺术的现代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中实现有效的传承。依托高等院校传承包括乡土艺术在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现代艺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将地方非遗资源引入地方高校,进行由教材到教法的乡土艺术特色课程建设,既是特色办学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丰富高校教学内涵并深度传承各类非遗的需要。岭南师范学院及其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粤西特有的曲艺品种“姑娘歌”引入本校的特色课程建构,正是这一思路的有益探索。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和绩效,也证明这种实践与探索是成功且有意义的。

  •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06-01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热潮,但是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也因此给它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号召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定群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小学校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 疫情期中职学校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陇南市徽县职业中专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教育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是培育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依托课题研究,探索疫情期中职学校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策略,开创特殊时期非遗校园传承教育之实践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对徽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等工艺进校园、进课堂线上线下协同并进,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寻求疫情期非遗技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教育。

  • 留存与传播:宁夏非遗记录的影像人类学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是文化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进行系统影像记录的国家工程,有着重要的时代文化意义。在地方实践中,国家意志如何进入,实践的过程中,传承人的主体诉求是否与国家诉求相一致,需用实践样本加以探讨。本文以宁夏非遗记录实践为案例,通过对宁夏实践的分析,探讨国家诉求中的"留存"与传承人主体诉求的"传播"间的张力结构,反思作为国家意志下行的操作指南,在实际的标准化操作中,已然存在与实践场域脱节的现实问题。

  • 非遗视角下听障大学生扎染技艺创新传承路径研究与实践 ——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将传统手工艺非遗资源引进特殊高等教育体系,如何对听障大学生实施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职业教育,已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章选取扎染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通过分析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开展扎染非遗技艺的传承优势与必要性,探索传统扎染技艺与残疾人高等艺术教育的多种融合路径,使扎染技艺在听障大学生中广泛传承与弘扬。不仅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路径与人群,同时也拓宽了听障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 宣纸烙画非遗技能人才培养及产品研发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遗技能人才培养是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手段.以山丹培黎学校实施非遗创新项目宣纸烙画为例,探索宣纸烙画在技能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法创新、市场走向等方面的实践过程.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是烙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持续绵绵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更有助于实现烙画这一宝贵的非遗项目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