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2020-06-01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之后分析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未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民群众缺少旅游开发理念。最后探讨了促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合理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局;树立品牌理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价值;整合"非遗"文化,避免文化重叠。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
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2020-06-01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大产业融合的优势资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丰富,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需要规划山西非遗旅游开发。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把非遗打造为融入生活的一种旅游资源。山西非遗旅游价值的释放还需在非遗活态化、数字化和品牌化上努力。
-
山西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开发研究——以平阳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中华文明犹如一颗光辉灿烂的恒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我国已申请到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全球首位。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更是风姿多彩数目众多,具有无法衡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山西省在国务院四次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总计有157项。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步,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节奏加快,本土文化随之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政策大力的扶持之下,如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仍然面临尴尬的存亡境地。我们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来考量一下,一些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之所以不受待见,正是因为它们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冷清和冷场。基于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如今文化工作的重要部分,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在于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电视综艺节目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性,使得非遗成为活态文化呈现在受众面前。非遗进入综艺节目,从节目的形式、内容、主题都能实现融合,既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彰显文化软实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极大挑战,电视综艺节目可兼顾娱乐性与文化性,使非遗得到有效传播与发展。
-
现代芳疗技术在山西传统猪胰子皂创新发展中的应用 2020-06-01
指出了山西王吴猪胰子皂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制皂的普及,工序繁琐的猪胰子皂发展遇到重重困境。通过对山西王吴猪胰子皂发展轨迹及制皂工艺的梳理,介绍了猪胰子皂创新发展项目,即将西方芳疗技术中冷制皂及天然精油植物油的添加两种技术从外观、味道、包装等方面对猪胰子皂进行全面的升级,设计出了既保留传统工艺,又具有创新的一系列产品。并探究在互联网时代,猪胰子皂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山西猪胰子非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0-06-01
文章利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及山西省省政府网站的数据,运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区位熵理论,对山西省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差异较大,类型以传统技艺最为突出,市域级别以运城市和临汾市数量最多,十一地市的非遗平均密度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四十八点五七项。因此山西非遗开发要兼顾保护与开发并行,要注意开发后的特色及差异,且既要在传统旅游开发的模式上创新,又要注意文旅融合之下旅游业态的新发展。
-
山西非遗文化旅游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又被称为无形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非遗在全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面上也相应出现了大量非遗旅游线路产品,但依旧无法使山西省的非遗文化"走出去"。因此,如何为非遗文化搭建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探析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传递信息的功能和旅游的独特性,进一步寻求山西省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式,有利于提升山西省非遗的传播效果及传播多样性。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 2020-06-01
文化遗产包括以实物形态呈现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与杰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象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传承性、活态性、社会性为我国传统习俗的传承、民族认同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大国的树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非遗本身存在的口头性、多元性、变异性等弱势,加之外来文化的入侵与冲击,许多优秀的非遗正在逐渐没落甚至处于濒危的边缘,迫切需要得到系统、完善的抢救与保护。在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资金不足是长期掣肘,因此,政府应当牵头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优化非遗保护,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本文以我国非遗大省之一的山西省为例,对其非遗保护过程中的公共财政支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