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

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山西三才鞭考究 2020-06-01

    为助力山西三才鞭多元发展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SWOT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系统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通过研究认为:在非遗视域下山西三才鞭的内部优势有文化底蕴深厚、体系完整、简单易学;内部劣势有习练者传播途径单一,政府缺少资金投入;外部机遇有文化自觉的增强,武术热潮的推动;外部威胁有西方文化的入侵,时代项目的排挤。发展策略分别是:1)SW-规避型战略;2)SO-创新型战略;3)OT-力争型战略;4)ST-防御型战略;5)OW-提升型战略。

  • 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2020-06-01

    所谓"地上文物看陕西,地下文物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物质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的"艺术博物馆"。近些年来,山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创产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益与经济效益也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实际为背景,将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文创产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非遗视域下山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为山西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一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的路径。

  • 祭祀与酬神演剧——道教信仰下徐沟背铁棍原生内涵与多元艺术形态研究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沟背铁棍,是山西晋中地区民间道教信仰“水神龙王”的历史积淀。此项酬神傩戏是集民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故事、杂技、工艺、戏剧等艺术精华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它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宗教、社会政治和民族心理情感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徐沟背铁棍的原生性真实起源,加深对道教神明祭祀傩戏的内涵理解,分析其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对记忆、保护、发展和创新徐沟背铁棍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平定砂锅陶艺:昔日皇家御品今朝富强有道 2020-06-01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小西庄村,座落于阳泉东北部207国道边,义白一级公路直通村前,总人口1311人671户,耕地800亩.小西庄村祖辈流传着一门颇具特色的砂锅生产手艺.在清代《平定州志》中即有"砂产州北之中,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乡"的翔实记载.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非遗保护工作领导组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 2020-06-01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被誉为“民间舞的海洋”,其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至今已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民间舞蹈的传统功能是祭祀祈福、凝聚力量、愉悦身心。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对高校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保护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保持其文化性和自然性,增强其生命力,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前进,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之举。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0-06-0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全省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贴近大众,进而盘活主题博物馆现有存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

  • “文化之美·漆心可见”亮相永乐宫 2020-06-01

    2018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年度成果展,亮相山西省运城市的国宝建筑永乐宫。这是本基金成立后的首年度项目,旨在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漆器髹饰技艺。

  • 2003—2017年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2020-06-01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实践的不断推进,传承在各地的非遗个案以及非遗概念、非遗保护价值、非遗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等都得到深入探讨。运用艺术学、民俗学、人类学、中医学等学科理论,研究者对传承在山西各地的非遗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积累了丰富成果。在兼顾这些传统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了2003—2017年公开发表的山西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文献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年出版的相关图书;第二部分是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期刊库2003—2017年收录的各类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