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29 条数据
-
陕西非遗手工艺APP 界面设计研究 2020-06-01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通过移动互联网来传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必要选择的手段,手机APP依附于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使手机APP成为推进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方式。通过了解陕西地域特点与调查分析,研究更适合于用户使用具有陕西特色的陕西非遗手工艺APP界面设计,使陕西非遗手工艺APP更加具有吸引力,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播的作用(下文中的非遗手工艺均指我国的非遗手工艺)。
-
浅析湘西州凤凰纸扎工艺及传承创新 ——以狮子头为例 2020-06-01
凤凰纸扎是湘西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复杂,不论造型还是颜色都融合了当地特色,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将这些原料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形象,是当地婚丧嫁娶、过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凤凰纸扎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受到了冲击,面临着失传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现代科技与方法来保护传统手工艺,通过互联网展示非遗产品的独特魅力,才能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并传承下去。
-
现代生活如何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省首届传统工艺高峰论坛综述 2020-06-01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在当今时代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次论坛,在“非遗”本体分析、“非遗”传承人、“非遗”共同体建设、“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等等几个角度来探讨“非遗”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
现代生活如何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在当今时代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次论坛,在“非遗”本体分析、“非遗”传承人、“非遗”共同体建设、“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等等几个角度来探讨“非遗”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
中国非遗文化的工匠精神 ——淮河流域柳编工艺历史与活态传承研究 2020-06-01
淮河流域柳编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它的兴起与发展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为其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发达的农业生产、精湛的手工技艺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柳编工艺得以在淮河流域兴起、发展和演变,它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变化。结合现有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追溯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兴起原因与发展历史,解读其历史文化内涵,解构其编织工艺的类型与特色,并基于目前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三位一体的活态传承模式,以推动淮河流域柳编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
目的论视域下的非遗工艺翻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准确、详尽的外宣译文。非遗工艺资料具有技艺翻译与文化翻译的双重性质。翻译的有效途径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绝对的归化或异化,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归化、异化两种策略进行选择采用,并综合运用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既“求同”,即在必要时迁就读者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又达到“存异”,即保留非遗工艺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异质性,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
-
非遗视角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2020-06-01
为了更好的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加强学生的非遗传承精神,要转变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采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来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更好的考虑进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
-
2020“非遗文创设计”开班 2020-06-01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嘉定菊园新区我嘉文创馆协办的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创设计"研培班在菊园新区会议中心举行了开班仪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胡恩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仓平、菊园新区党工委委员王巍清和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40余位非遗传承人(学员)出席了仪式。仪式上,胡恩同和仓平分别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