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5)
新闻(1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5)
非遗资讯(19)

共检索到 214 条数据

  • 生活有点蓝 ——基于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开发的青年创新创业研究 2020-06-01

    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开发的青年创新创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提取与设计开发。通过创新创业背景、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问题的论述,探讨高校在“互联网+非遗”的新渠道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方法和路径。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策略与路径——以天台“一根藤”为例 2020-06-01

    天台"一根藤"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拥有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结构纹理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通过对天台"一根藤"的实地考察、对话非遗传承人和文献查阅等前期调研,简要分析与梳理了目前天台"一根藤"面临的发展问题与传承现状,探析天台"一根藤"在新媒体时代中如何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作参考。

  • 基于县域“非遗”基础上的中职生创新创业探索 ——以兰陵“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艺坊为例 2020-06-01

    基于"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基础上的中职生创业是命题,更是责任和担当。临沂市理工学校响应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勤工俭学,依托兰陵县悠久的文化历史及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业,创立兰陵"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艺坊,本创艺坊遵循"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的理念,是以"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创业"为宗旨;以"为非遗找市场为企业找效益为员工找福利"为目标,以"讲好兰陵故事打造系列文化产品"为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方式"为媒介的兰陵县‘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新服务与销售平台。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模式思考 ——以点翠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在我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由于时代、现实审美、实用性差距较大等原因,濒临灭绝的非遗资源不但很难获得真正的保护和生命延续,而且不能进行生产性自救.对非遗资源的不当开发和商品营销,更容易导致其边缘化、濒危化.在开发非遗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非遗资源的当代适应性?如何解决产业化困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本文从点翠这一制作技艺的生存现状出发,对非遗资源如何开发及保护进行深刻的思考,给予合理性意见.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存续力之浅见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构成要素(传承主体,传承物,传承空间,传承内容,传承方式)是其存续力产生的结构,其中传承主体是存续力的基础。非遗传统技艺的存续力保护是指其构成要素在工艺的生产链中都应得到发展和提升,而不是单独发展,有所偏废。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是存续力维持和发展的关键,存续力的源泉在于生活之"用"。

  • 传统非遗文化纪录片摄制的技巧 ——以传统手工制瓷纪录片《匠心冶陶》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制瓷纪录片《匠心冶陶》为研究手工制瓷技艺留下了宝贵资料,对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该纪录片为例,探索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背景下的"非遗"文化类纪录片摄制问题技巧

  • 织造技艺非遗传承老龄化问题与年轻态传播策略 2020-06-01

    为了推动以织造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的年轻态传承至关重要。采用数据分析、田野考察、人物访谈、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的织造技艺非遗传承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全国与织造技艺相关的3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4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现:传承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平均为67岁;省、市级地方代表性传承人也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织造技艺非遗项目呈现产品老龄化、产能衰微、传播方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等问题。针对国家需求和年轻人的认知缺失,提出了产品年轻态、传播方式年轻态、构建非遗保护生态圈、宣扬家国情怀这四种年轻态传播策略,以促进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雄安新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雄安新区区域内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是急需开垦的处女地,探索新区非遗手工艺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机制和路径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为雄安新区保护非遗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