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5)
新闻(1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5)
非遗资讯(19)

共检索到 214 条数据

  •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2020-06-01

    清江浦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六百年的婉转跌宕,抒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篇章,众多的传统技艺将清江浦装扮得华丽多姿,激发出"吴楚文化圈"、"运河文化圈""清韵多元文化圈"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极大地推动了清江浦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全面挖掘,揭开传统尘封的面纱非物质文化是遗落在泥土里的珠玉,一经发掘就大放异彩。清江浦区高度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辖区内进行普查,上报线索千余条,梳理项目

  • 非遗视角下传统竹加工技艺在高校的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民族文化的延续,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科研等资源的集聚地,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创新、民间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功能.传统竹加工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派生出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伴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包括竹加工技艺在内的诸多非遗项目都面临传承断代、与市场发展脱节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研究传统竹加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其存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基于VR技术的福清光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研究 2020-06-01

    虚拟现实(VR)技术是当今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凭借其独特性,给人以逼真的“沉浸感”。论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传统的福清光饼制作工艺,设计了福清光饼非遗保护系统,并对用户的体验进行数据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VR技术还原呈现福清光饼的诞生、发展及变迁,是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苏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的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技艺的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研究,为室内设计注入文化灵魂,从而提升设计品质。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提升传统技艺的认知度,同时开发传统技艺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方法,从而挖掘传统技艺的精髓为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性提供理论支持。

  • 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蜡染技艺,它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法论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非遗的原真性缺失、传承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足、外界过度干预下造成的"保护性破坏",以及人们的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觉意识遭受冲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新春非遗畅享指南 2020-06-01

    雪地冰天,红火大年。正值春节、寒假双重假期,小伙伴们,是时候放飞自我、畅享新春的时候了。因为春节,家长们讲究传统;因为寒假,小伙伴们推崇新潮。本刊编辑部的大朋友们倡议大家找到最大公约数——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勿拘室内户外,开动所有感官,拥抱传统,畅享新潮。一份《新春非遗畅享指南》是本刊为大家送上的心意和祝福。

  • 因技艺施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现代生活 2020-06-01

    近年来,凤翔街道办事处在辖区范围选出发展潜能比较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利用资源的再生性,将历史的、静态的、古老的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相融合,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变成现代的、时尚的、融入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为古老技艺注入现代设计与审美理念,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根据技艺的发展潜能,实施不同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策略,达到既传承非遗文化,又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 英石碟景创作与中学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广东英德英西中学结合中学美育教学,充分挖掘英石假山盆景的本土化特色与魅力,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创作形式及教学手段,传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英西中学美术科英石碟景教研小组的教学过程包括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底图构思和设计、制作实践、交流与点评4个教学步骤。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的教研活动重在结合美育培养与技术实操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