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7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责任浅析 2020-06-01
五千年文明为我们国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大国,但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保护和利用起来,难以像历史上一样对全世界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我国现在难以称得上"文化强国"。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是国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随着各级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成效也要求得越来越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资料的简单收集已经远远不够。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从多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
-
非遗产业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身份之象征和精神传承之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组织及社会群众等三个群体完成,其中地方政府在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应该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保护以及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责任。黎锦作为海南黎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以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海南黎族几千年历史的沧桑,表现着黎族文化的点滴,凝聚着黎族人的血与魂。但黎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黎锦一直以一种黎族特有的方式来传承。现代科技文化的急速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没有文字传承的黎族人民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黎锦时刻面临后继无人甚至是失去传承的危险。但如果黎锦手艺能够成功产业化,不仅能够对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且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解决贫困以及就业等问题。
-
“政府主导”非遗保护模式意义再探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集书会为个案的分析 2020-06-01
政府主导是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的最主要工作模式。对于这一模式,学界基本以"社区参与"为关照点对其持一种批评性的意见,如认为其违背了非遗项目发展规律、忽略了民众主体性等。从非遗保护整体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批评并无不当之处。但非遗保护内容庞杂、项目众多,每一个非遗项目所面临的社会与生存境遇亦并相同。对那些已没有多少"生存土壤"、正日益远离民众生活需要的非遗项目来说,离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能是万万不行的。对这类项目来说,虽然政府主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最为理想的工作方式,但却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及其实施 2020-06-01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旨在推动社区参与和加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该计划包括“社区主导项目”和“伙伴合作项目”,其实施和运作加快了香港保护非遗的步伐,为香港非遗保护提供了合作平台,强化了社区、学校、专家的共同参与,意义深远,任重道远。
-
全球化背景下非遗的传承保护与产业推广研究①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反映了我国各时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在政府的保护与传承下,许多非遗有了有利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得以维系,但许多保护与传承措施仍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改善。本文基于以政府为主导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对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管理上需要改善的一些措施。
-
“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2020-06-0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这就要求在下一步的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在《建议》指导下,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总体规划意识,注重配套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支持探索各种市场化手段的使用,培育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要处理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在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把农村拆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深化非遗文化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建设改革。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非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完全标准化是不可能的,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治理水平。
-
万载平安之观念篇 平安三策 2021-08-26
万载平安之观念篇 平安三策
-
文化的“转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纪人与保护“非遗”之关系 2020-06-01
2013年,适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实施该公约面临的主要挑战、制约因素与发展契机。对《业务指南》进行调整,重新看待非政府组织对履约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被提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讨论议程。在比利时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及随后出版的《民俗学》特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工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表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需要大量的"转译"工作。"文化经纪"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可以成为一个关键的成功要素;文化经纪人则是成功的关键行动者。引进"经纪"的概念,可以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