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现代学徒制+教学工厂”非遗传承人培养研究 2020-06-01

    乐清黄杨木雕属于"中国四大木雕"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及时把握时代契机,响应党中央职业教育同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号召,将黄杨木雕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构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黄杨木雕专业技能人才和非遗传承人,助推黄杨木雕产业的振兴。针对非遗传承人规模化培养的难题,以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以现代化教学工厂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积累了丰富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经验,在中职教学理念和职教理论探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站在非遗的视角下,对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以期提升高校学生的非遗意识,促进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探索——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举措中,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的课堂教学,可谓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一措施将辐射到更多的下一代接触和认识到祖国的文化瑰宝,传承民族精神。本文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在教师团队深入三灶地区进行生活体验以及对"三灶民歌"的老艺人们进行采访后,就三灶民歌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收集和整合,进而就如何将三灶民歌引入学校的课堂教学做出了一些思考。

  • 云南曲靖:马龙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进课堂 2020-06-01

    本刊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解决了传与承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基本保障.马龙二中将开设非遗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表现的非常重视,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展开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起来,充分考虑相关设计。高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原本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本文对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 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扎蜡染艺术的“融合、创新”教学研究 2020-06-01

    扎蜡染是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其图案精致美观,肌理原始质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传统扎蜡染手工艺品因为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易褪色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大多数只是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扎蜡染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新设计,焕发扎蜡染艺术美感;可以将扎蜡染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和,设计现代"民族风"服饰;可以对扎蜡染手工艺进行保护性教学,通过扎蜡染网络课程,为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达到推广传播非遗传统文化的目的。

  • 不让花边断了线——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承“非遗”常熟花边的实践尝试 2020-06-01

    常熟花边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和精湛的刺绣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产品曾经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技艺已濒临失传。

  • “非遗”在中国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提案 2020-06-01

    人是意义的存在物。这个本质,决定了任何教育的起始活动都是人为的事情,由此内在性规定了人类任何类型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一个意义事件,而非“事件意义”。意义事件是指凡出现的一个道理和行为都是公正适宜的事情。“事件意义”则是指在一个想法和行为中有可能存在着公正适宜的内容。21世纪初,在中国广泛兴起与持续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进入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这件事情,就是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一件十分显明与重要的“当代意义事件”。同时,从始至今讨论“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或研究也一直在持续。那么,在当下,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