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非遗类拓展性课程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以“十字花边绣”课程教学开展为例 2020-06-01
十字花边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风雨洗礼,其命运几经沉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三小学开发了"十字花边绣"课程,学校组织教师编订课程实施计划,制作课程活动手册。文章主要从学生自主选课,从兴趣出发,推进个性化教育;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技艺的准确和熟练掌握;观摩十字花边绣精美作品,给予学生精神鼓舞和正确引领;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建立家长微信群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教学,使这一非遗类课程教学有了高质量的保证,也促进学生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2019成都市“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和征文比赛暨“我是非遗小传人”万人签名活动举行 2020-06-01
2019年6月6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承办的2019全市"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和征文比赛暨"我是非遗小传人"万人签名活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都主场活动)在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正式拉开帷幕。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
-
高校“非遗”教学实践的新成果——程天健新著《西安鼓乐概论》述评 2020-06-01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项的全面、持续推展中,政府、民间社会各有所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大政方略,审核认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入级别,督查“非遗”进展乃至颁布法规;民间传人从原本的“自然传承”渐渐转变为自觉或半自觉的社会性传习传播,为“非遗”保护做出了新的贡献。那么,高等院校在其中应该有什么担当?应该有什么作为?如果应该,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它已经做了什么?凡此,始终是关心这一文化事项诸多人士的思虑和追问。
-
公共艺术考察实践教学唤醒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复兴之研究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的实践在取得了丰硕成绩的同时,存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逐渐显露.在与一些项目发展火热的情况对比下,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活化依然面临着挑战.近年来,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对于公共性,在地性,主体性的发掘探讨和在各门类艺术实践中独树一帜.进行跨学科合作的实践为非遗传承所面对的文化环境和公众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高校公共艺术考察课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教学正是整合高教自有优势与资源,实践这种思路的一条途径,其教学试验结果也将反哺于未来的公共艺术与非遗传承的社会实践.
-
“非遗进课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将"非遗"项目引入高校开展的革制品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题导入"、"体验感知"、"发散设计"、"提报展示"四个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作业。通过探索课程的重点难点,展现引导学生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对相关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赵罡:探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的苏工美模式 2020-06-01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近年来,高校在传统工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传统工艺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构建传统工艺学科体系。同时,高校还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通过传统工艺人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启示 2020-06-01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对于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因此,在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以"传统新造"为主题,展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专题实践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聚焦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
-
叶小凤: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20-06-01
当下,非遗文化大多由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在传承守护,常面临"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传承窘境。"如何让非遗文化年轻化,现代化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淳安县人大代表叶小凤,利用她担任里商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的优势,将里商仁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并多次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