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渝东南地区音乐类非遗传承教育研究调查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演变为以传承人进基地的传承教育为主,尽管有所成效,但是仍旧暴露出轻视传统民间文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传承人文化程度有限等实际问题。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与教育的互动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思考并探索出一条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
-
山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 2020-06-01
在时代的发展中,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大,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传承,在发展中传承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消失了。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非常迫切的。山西高校的非遗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探索即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需求,又适合高校教育要求的教育培养形式。
-
非遗三灶民歌在高职院校的传承路径探索——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三灶民歌承载了当地近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类型丰富,是珠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民间艺术濒临消亡、亟待抢救的情况下,三灶民歌与高职艺术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相融合,通过科学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合理的教学内容等手段,使三灶民歌重新焕发生机,这既丰富了地方高职艺术教育的知识结构,也创新发展了这一独特的非遗项目。
-
当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不仅是非遗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继续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研究的成绩,进一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以研究促进教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关于"非遗进校园"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创造,并活态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遗产,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孩子认识它们,走进它们,在新一代中寻找发展祖国璀璨文化的传承人;让非遗走进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心灵;让青少年居高望远领略整体,惊叹我们传统文化之大美.
-
论非遗舞蹈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历史性、综合性、文化性的特征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对非遗舞蹈中藏族弦子舞、普宁英歌、朝鲜族鹤舞的分析,论证了非遗舞蹈的教学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传统舞蹈知识、提升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课。
-
技工院校创客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 2020-06-01
技工院校是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主要载体,创新技工院校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模式,是破解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发展困境的必经之途,实现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与技工教育融合的关键性动力就是创客教育。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技工院校创客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创客教育对技工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作用机理,进而探索了创客教育融入技工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的途径。
-
以“宝庆竹刻”非遗教育,做鲜活的文化传承 2020-06-01
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凸显职业教育本土化,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职业教育和"非遗"传承保护为一体的理念,即以"非遗课程"建设为主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及现代教育的特点,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师生成长的文化、精神元素,以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学校发展方式由"外显"转变为"内涵"的目标,最终实现开发和实施学校"非遗"传承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策略体系,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提升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