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传保并重学用结合——浅谈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正面临着大面积被遗忘、遭损坏、趋消失的严重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已日益紧迫.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的意义,并以山东青州非遗保护工作为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的工作方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推广价值三方面进行探讨.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去,实现学校、学生和"非遗项目"的三赢,使教育传承在"非遗项目"保护中得到提升.
-
国家非遗长乐故事会进校园实证研究 2020-06-01
长乐故事会为湖南汨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传承非遗,当地从2015年起以不同形式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活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归纳了其入校园的路径,将其内容与传承方式提炼为高跷故事为主的技能体验与课程实践等四个模块,并概括了其有胆有识的精神价值、竞而和美的情感价值、尊重文化的审美价值,意义深远。
-
探究泷水民歌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挑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再度引起了我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寻觅与挖掘.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西文化中璀璨的瑰宝,而泷水民歌除了是其中一支彰显民族区域风貌的分流外,更是粤西本土文化教育发展的记录者和弘扬者.泷水民歌在传承中出现的发展问题能较清晰地表现出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探究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其振兴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学校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记忆,学校的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确立课程目标、提高课程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等不同方面,以桃源刺绣非遗传承等为例,探讨高职院校通过艺术教育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策略,以期更好地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
-
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 ——建构职业教育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学旅行中的发展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非遗研学不仅仅是游玩与体验,更需要优化知识开发途径;结合创新设计将设计过程知识化,促使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更快速全面地领会文化内涵并加以创新,形成良好的循环教育体系;加强研学教育体验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最大化。
-
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召开 2020-06-01
本刊讯1月15日,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宁市有序地推进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非遗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多所中小学校也开展了非遗相关活动,并把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人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南宁市中小学非遗教育将从多个方面发力,包括遴选第一批非遗教育
-
秉传承之志灌溉非遗之花以德育为旗传递文创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 2020-06-01
全国第一家以"非遗文创"为核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二级学院。全省范围内首个开设"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的二级学院。发起成立四川省首个文创职教联盟——四川省文创职教联盟;成立科研创新平台——四川省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育成果二等奖,为学校首个获得省政府表彰的教育成果奖。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