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8 条数据
-
知识图谱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西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区内人民热情团结的文化传统。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以数字化的手段记录、还原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国内的非遗数字化现状入手,并以知识图谱为例,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出分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风貌让人人都可以用数字化方式领略西藏文化的巧思与积淀,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 ——以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为例 2020-06-01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综述。在分析扬州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构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特色库的意义及其定位,进而探讨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的建库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内容框架设计、内容建设及发布,以及特色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后期维护问题。
-
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2020-06-01
该文阐述了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设计出系统的技术路线,完成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撒拉族非遗资源的网络共享,最终达到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为例 2020-06-01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分析了内蒙古非遗文化佛教建筑形态保护的必要性。通过收集内蒙古非遗归纳了内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形态的共性特征数据,系统整理和归档内蒙古非遗文化资料,为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为后续建立开放、互动、娱乐的数据库,采用科学有效的数保护方法,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一带一路”背景下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走访,分析保定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在媒体设备普及、非遗数据智库、网络移动平台和大众媒体传播方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
试论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以VR与AR技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由于受传统保护方式的制约、传播途径的局限、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主客观因素等等,也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突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基本权益的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缺乏科学的传承理念与方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风险.鉴于此,全面客观地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在现有传统的工作方式上进行改造提升和创新,十分具有现实意义.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虽不能解决非遗的所有问题,但也不失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另一个补充方式与出路之一.
-
数字化,描摹非遗之美 2020-06-01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本文以传统仪式“撒叶儿哺”等非遗项目为例,讲述如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提供保护新方案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 --以广州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为例 2020-06-01
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近年来一直在成功举办,“舞火龙”已成为白云区独一无二的非遗民俗品牌与文化名片。2018年,白云区“舞火龙”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本文根据活动的新策划形式与策划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意在更好的探究活态传承形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