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5)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16 条数据

  • 纸鸢迎春文创品牌的构建——以潍坊风筝为例 2020-06-01

    以潍坊风筝为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意品牌的构建研究,非遗文创品牌使得纸鸢文化与现代设计紧密融合.从风筝文化的深层内涵出发切入品牌构建,最终使得"纸鸢迎春"风筝品牌形象个性鲜明,提升品牌在大众印象中的辨识度,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花鼓灯舞蹈特色课程构建研究 2020-06-01

    文章从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视角出发,探讨花鼓灯特色舞蹈课程的构建,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政策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了不同形式的花鼓灯课程。虽然这些花鼓灯课程促进了花鼓灯“非遗”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但也存在着因课程定位不清、文化传承片面和创新有失偏颇而造成的保护和发展不利问题,提出构建艺术专业花鼓灯特色舞蹈课程的策略,即以文化具象的课程定位、文化模块的教学内容、文化表达的教学过程和文化考量的教学评价,为花鼓灯“非遗”文化在高校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 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 2021-03-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多模态意义构建 2020-06-01

    多模态话语分析随着理论发展的日益深入,逐渐从单一的静态模式发展到对多媒体、多模态的研究,应用研究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多模态话语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应用以及多模态意义建构值得探讨。综合已有的理论,分析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传承的方式及其局限性,提出多模态保护和传承方法,借此对该项非遗宣传进行改良、立体构建东海岛人龙舞的形象,吸引国内外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非遗文化。

  • 区域、空间、文化共享的“非遗保护”模式构建 ——以西北少数民族刺绣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护中,如何采取适应项目自身特点的保护举措,是社会各界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刺绣的特点、传承方式及保护现状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关注非遗项目所承载的共同集体性记忆角度,提出应在形式与内涵层面,建构一种适应项目传承的具有文化认同的资源共享的保护模式。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

  • 构建“非遗”传承共同体的策略探析 ——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2020-06-01

    在我国政府的主导下,行业、组织、学校、社区和个人多方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非遗"传承共同体秉持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活态传承"的理念。构建"非遗"传承共同体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依靠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支撑,融合网络教学平台和媒体宣传平台,在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中共建共享优质"非遗"教习场地资源、传承人资源和课程资源。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06-01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区域发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本文重点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方式现状,并有的放矢地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谋得新出路,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