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前教育的思考 2020-06-01
现如今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以及学生文化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可实现双赢局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前教育之中,既是对“非遗进校园”活动应用深度的拓展,又是对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以及学龄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对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高校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策略 2020-06-01
校园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对"体育非遗"传承存在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教育活动中融入"体育非遗",应尊重其特性和价值。高校应利用在人才培养、文化资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遵循创新性、原真性、整体性的原则,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体育非遗"与课程改革相对接、储备人才、"体育非遗"走进校园文化活动等,实现"体育非遗"在高校中的保护与传承。
-
浅析壮族非遗舞蹈在广西高校公共舞蹈中的教学价值*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和情感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将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引入广西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具有本土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舞蹈教育,既是一种美育手段,也是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探索 2020-06-01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在未来发展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美育是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校园公共服务文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美育教育也是弘扬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重要平台,在强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应当在高校教育中,增加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的内容,使高校在“育新人”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必要的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文化需求,增强高校师生的精神力量,推进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的文化建设[2]。
-
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武术拳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新时代传统武术进校园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非遗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传统武术进校园的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提高武术师资力量队伍的培养;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改进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注重体育非遗体育的知识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入手,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工作;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发展路径。
-
“非遗”连山瑶族小长鼓舞蹈校园传承路径探究 2020-06-01
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被提上议程,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非遗舞蹈的活态校园传承。连山瑶族小长鼓舞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瑶民祭祖祈福、传教凝族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文章通过阐述连山小长鼓舞蹈的艺术价值,为研究连山小长鼓舞蹈进入校园的传承方式寻求新的可能性。
-
“非遗”民间舞蹈进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非遗"民间舞蹈教育,即是艺术教育,也是务实的民族情怀教育,更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
创新民族舞蹈校园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表演美,各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特色,每一种民族舞蹈都代表了该民族的特色文化.近年,各地文化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其中民族舞蹈是校园传承非遗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学校传承过程当中应注意不断创新,让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活动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能实现民族舞蹈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