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8)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8)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109 条数据

  • 基于5 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档案信息的传播对于增进公众的非遗了解程度,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巩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传播学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模式,以武汉市档案馆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武汉市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从传播内容、传播精准度、传播手段以及反馈机制提出深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趋势,及时有效地抢救了大批非遗项目。然而,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条块化"割裂、"碎片化"分散问题。

  • 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对"非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当代经济社会,时代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类的保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商业化特征的传统技艺"非遗"在生产性保护模式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景德镇陶器制作技艺保护模式及一些传承问题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的模式及启示 2020-06-01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 “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遗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术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一个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场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之下,都需要能够得到创新性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文化瑰宝,其外译与跨文化传播是新时代"兴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语料库分析为依据,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视角,设计了中国非遗外译跨文化传播的四大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非遗外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传播学的经典模式"5W"模式为研究依据,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主体有一定认知,对传播内容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传播渠道的选择趋于多样化,普遍愿意接收非遗档案信息,但对当前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满意。本文立足调查结果,基于"5W"模式五大要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工作。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 2020-06-01

    传承人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是体育非遗实现持续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的保护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未能较好地结合传承人的类型、级别、阶段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严重制约着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针对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问题,在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根据不同阶段的保护模式,该模式包括成长阶段的潜在性传承人培养型保护模式、成年阶段的一般性传承人扶持型保护模式、成熟阶段的代表性传承人体制型保护模式,为确保模式的有效实施,需通过提高民众对传承人的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传承人保护计划、加大对传承人保护的支持力度、增强各传承主体间的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