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9 条数据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 ——以赵抃故里“非遗”文化融入为例 2020-06-01
以赵抃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能力指标和情境载体。赵抃故里"非遗"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为人、为官、为学等层面。
-
新形势下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对策研究 2020-06-01
如今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国家和社会开始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在文化事业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文化馆,其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由其自身优势所决定的。若想让文化馆成为当前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期间务必要使之发挥文化优势,在活动组织和宣传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宣传者。本文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和质量,让非遗文化得以长久延续下去。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教育领域,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既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又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剖析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划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据此分别构建了校遗渗透、校遗交叉、校遗双向3种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
运用区块链技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明显不同具有独特性,如非遗档案收集率低、非遗申请重复、档案造假等。因此,传统文化档案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非遗档案的管理,本次探究分析运用区块连接技术管理非遗文化档案效果分析。
-
基于FH R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决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开发旅游资源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在保护非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该文以凤阳县和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搜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启发规则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模型计算对比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解决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不良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突破口。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有传承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三种基本类型。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必须坚持非遗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原则和非遗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原则。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具体模式的选择,应在综合分析影响互动合作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优化旅游开发模式和强化旅游反哺功能两个方面。
-
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措施 2020-06-01
非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备较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在当前时代逐渐消失,就是由于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难以体现,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对旅游开发模式梳理,简要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并详细阐述了旅游开发市场的具体优化措施。
-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地方高校因其先天拥有学科融合、科研创新、学术拓展等平台特质,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文章以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为平台,对非遗传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探讨,最终实现非遗传承质量的整体升级,实现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性调整,提升非遗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