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3 条数据
-
“非遗+旅游”,打造更有深度的美景 2020-06-01
在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的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雷山县,旅游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未曾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2018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7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2%,排名贵州全省第二位。如此喜人的数据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地处云贵高原的偏远县城何以吸引如此多的游客?而答案竟是:这里是我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这些年,依靠非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雷山县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以雷山县
-
“四措并举”做好俄罗斯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额尔古纳市西北部边境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守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额尔古纳市注重俄罗斯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开展对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做好俄罗斯族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额尔古纳市深入挖掘俄罗斯族文化底蕴,积极开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对风格独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重点抢救、挖掘、整理和保
-
刍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群体、团体、个人等视为文化遗产并且自发进行各种表演、实践活动形式所借助于使用的实物、工具、文化场所或工艺品等。由此定义,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现形式和口头传统;二、社会实践或节日活动;三、表演艺术;四、传统的手工艺;五、关于宇宙、自然的知识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建设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保护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以便更好地促进非遗法律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稳定发展。
-
他用一个“甲子”的坚持 复活久河卓舞 2020-06-0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历史铭记着雅砻河谷曾经的辉煌,铭记着青藏高原上人类文明诞生的伟大。久河是西藏山南琼结县下水乡的一个村,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久河卓舞”从这里发源。“久河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久河卓舞”被列入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年74岁的尼玛旺久老人就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在他60余年的舞蹈生涯中,经历了旧西藏衣奴社会的残酷和岁月的风雨,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久河卓舞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探寻和拯救,他用了一个“甲子”的生命,以梦为马,踏歌而行,谱写了一曲卓舞的壮歌。
-
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浅谈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2020-06-01
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众多,各世居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西双版纳非遗文化包括了民族语言、民间文学及口述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具有边疆民族的地域特色与不可替代性的民族文化特质。从2005年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得到挖掘与保护,使西双版纳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据统计,西双版
-
津味儿文化我传承 2020-06-01
为了让队员们近距离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由天津市团市委、市少工委主办,天津人民出版社《红领巾报》承办的津彩假日“传承津味儿文化,争做非遗小使者”红领巾夏令营在天津杨柳青画社成功举办
-
陈法权:非遗守护者 2020-06-01
陈法权是印江自治县文化馆的研究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年。他与当地民间艺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发掘和抢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为他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花灯剧本、编写花灯唱词、做好群众文化服务……刚开始下乡走访时,部分民间艺人不理解陈法权所做的民间艺术发掘抢救工作,拒绝向他展示各自的“绝技绝活”。陈法权不灰心不气馁,与他们拉家常、聊“绝技绝活”,耐心向艺人们学习求教,逐渐与他们建立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