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30)

共检索到 230 条数据

  • 学校教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 2020-06-01

    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重在探寻学校少数民族"非遗"教育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策、价值与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学校"非遗"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以及地域性、交叉性特征,但优秀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推广,实践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以多学科交融的视角构建"非遗"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应然追求。

  • 罗珺:推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0-06-01

    身穿精美彝族刺绣服装,头戴一顶马缨花般鲜艳的彝绣帽子,在全国两会现场,罗珺的身影格外显眼,总能吸引代表委员和媒体的注意,这不仅是作为彝族这一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象征,罗珺也想通过全国两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推广和宣传彝族刺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法人的罗珺,自从记事起就开始做刺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这位勤劳的彝族女性一直为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做强做大彝绣产业而奔走忙碌。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她都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议案和建议,2 0 2 1年,她同样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后疫情"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两份建议。

  • 挖掘“非遗”民族之花,让传统文化芬芳校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我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积淀了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忆之根,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历史见证。如何将“非遗”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薪火相传,是我们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行校园非遗活态传承,对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 锦绣中华 非遗点亮中轴线 2020-06-01

    2019年10月18日至24日的景山五彩缤纷、绚烂多姿。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景山公园拉开帷幕。

  • 皮影戏进社区“非遗”文化显魅力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生搬硬套的“活”文化,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现代社会,有些“非遗”正在悄无声息地落寞,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如何让“非遗”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呢

  • “非遗+旅游”,打造更有深度的美景 2020-06-01

    在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的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雷山县,旅游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未曾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2018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7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2%,排名贵州全省第二位。如此喜人的数据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地处云贵高原的偏远县城何以吸引如此多的游客?而答案竟是:这里是我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这些年,依靠非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雷山县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以雷山县

  • 走进西藏非遗 2020-06-01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非遗项目丰富多彩、历史悠久。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前4批区级非遗项目达323个。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达460项。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各地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同步开展近80项系列宣传活动,展示近年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和普及非遗保护相关知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 灰雕的欣赏与发现——少儿灰雕“赏、探、悟、创”四步学习法之“赏” 2020-06-01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增强,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笔者近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研究,我国“非遗”传承的状况堪忧,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作品大都不敢突破传统,基本停留在照搬和模仿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