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

共检索到 36 条数据

  • 探究泷水民歌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挑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再度引起了我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寻觅与挖掘.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西文化中璀璨的瑰宝,而泷水民歌除了是其中一支彰显民族区域风貌的分流外,更是粤西本土文化教育发展的记录者和弘扬者.泷水民歌在传承中出现的发展问题能较清晰地表现出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探究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其振兴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 ——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06-01

    裕固族有两种本民族的语言,裕固族民歌也分别用这两种语言演唱。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法,从时空转换的角度研究裕固族民歌的形成过程。指出裕固族西部民歌像西部裕固语保存了上古突厥语的特征一样,保存了古代匈奴、突厥民歌的特点;裕固族东部民歌则可能保存了中古时代蒙古民歌的特征。由于裕固族民歌保存着古代民歌的特征,弥足珍贵,因此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口头传统的沿袭:富川瑶族民歌的传播学研究 ——以平地瑶“蝴蝶歌”为例 2020-06-01

    富川瑶族民歌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口耳相传、世代相袭的传承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口头传统特征。本文从传播学的语境以及"非遗"保护的视角,以富川平地瑶"蝴蝶歌"为例,分析其所沿袭的口头传统特征和社会功能,同时强调了传播环境对"蝴蝶歌"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 基于艺术人类学理念的民歌艺术研究 2020-06-01

    民歌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非遗时代"民歌艺术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发展。艺术人类学的整体性思维、实践性追求、开放性视野、反思性精神等学术品质为拓展当代民歌艺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与方法借鉴。

  • 非遗保护原则对四川民歌传承与保护之镜鉴 2020-06-01

    四川地区民歌作为一类重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承载的价值不可估量。以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现状作为参考,以非遗保护的"真实性与可解读性原则""重点性与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与活态性原则"作为镜鉴,对四川民歌当代的传承提出相应思考,这既是对传承现状的反思与总结,亦是对其未来发展的积极探赜。

  •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开发锁忆 2020-06-01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

  •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开发琐忆 2020-06-01

    在十余年来国家强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备受国内外关注。“三家”即故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和刘德方,“三村”即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谜语村。本文作者刘守华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故事村、民歌村的发现考察与评审推荐活动,这里对这两个民间文化村的发现与建设直接记述。

  • 论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基于“MVEF”对其外部资源支持度的调查分析 2020-06-01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通过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研究历程的回溯与梳理,发现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音乐的本体研究、音乐的民俗文化研究、音乐作为非遗的保护传承研究,其中以音乐的本体研究为主。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还缺乏从羌族自我、他者及二者兼顾的多视角就羌族多声部活力与濒危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跨学科地调查分析。文章依据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体系(MVEF)",以小姓乡羌族多声部民歌外部资源的支持度为例,就羌族多声部民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田野调查及评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