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6)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76)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177 条数据

  • 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 2020-06-01

    地方艺术资源当中很多都是传承已久的文化结晶,尤其是一些民间舞蹈,由于多种原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当中传承十分困难,很多传统的舞蹈艺术由于保护与传承不当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现今我国提倡保护传统艺术资源,以保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将地方的艺术资源与当地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当中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文章是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地方艺术资源,进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 非遗语境下的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协同发展路径 2020-06-01

    本文针对非遗语境下的民间美术发展的客观趋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首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从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来源、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本质两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接着,从利用传统民族文化对艺术进行设计、利用民间艺术的设计灵感对艺术进行设计、通过艺术设计加强民间美术的传承力度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协同发展路径,最后又通过结束语的形式总结了该发展路径给民间美术的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 冀域满乡 ——布糊、剪纸、长卷之满族文化艺术寻奇 2020-06-01

    满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7 000多年前的肃慎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洲族,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通过对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田野调查,我们获知,在对满族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承的进程中,丰宁的保护活动一直没有中断,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布糊画、满族剪纸、满族长卷等满族民间文化创作保留了"满史旗俗"的文化源流,满族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满族非遗进校园等保护措施,更是立体化地诠释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宁实践",将包含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造物色彩取向研究 2020-06-01

    自人类造物伊始,色彩就是与艺术相生相伴的。色彩是非遗中民间造物的重要组层因素,不仅受众于视觉,还受到传统文化、地域环境和礼制的制约,既尊崇于传统"五色观"的精神内涵,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本文将从色彩意向、色彩选择条件、色彩语言规律三方构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造物的色彩取向体系。结合民艺学的相关研究系统完善民间设色理论,透视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相关问题,也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完备的民间设色理念。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海南五指山地区 黎族民间非遗舞蹈的解读与探究 2020-06-0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法,对海南五指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族舞蹈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舞蹈特点以及保护传承路径进行探究。研究通过将五指山地区黎族舞蹈作为核心物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多维综合的考察,确定哪些自然的或社会因素影响了黎族舞蹈独特的风格动律特点。以期通过实际的田野调研,试图对五指山地区的黎族民间非遗舞蹈的传承发展进行解读,总结并提出黎族非遗舞蹈在活态传承发展中所展现的独具特色的时代精神。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类手工艺传承创新策略研究——以潍坊嵌银漆器为例 2020-06-01

    在“互联网+”合背景下,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始注重保护和传承,开始由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化保护过渡。品牌、技术、专利、宣传等立体化运作,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地位持续上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漆器为例分析,如何使其揭掉被保护的标签,走入生活,融入生活,由产品变成商品,在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才是非遗类传统手工艺完成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表现。

  • “非遗”保护视角下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甘青黄河流域“羊皮筏子”漂流活动为例 2020-06-0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甘肃、青海黄河流域“羊皮筏子”的历史渊源、文化变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羊皮筏子”目前存在着传承人员断层、运作管理无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加强对“羊皮筏子”传承人的资格认定、资金扶持,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大力宣传加强文化意义上的保护;规范管理保证“非遗”视角下的传承;借力“黄河”打造体育旅游中的品牌;依托赛事加快产业模式下的发展等是“羊皮筏子”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高淳羽扇传统工艺的考察与探究 2020-06-01

    高淳羽扇作为中国羽扇的重要分支,虽然在名气上远不及湖州羽扇,但在历史沿革、品种规格以及制作工艺上都毫不逊色。其埠头结构的作用及变化,一方面表现了高淳埠头扇制作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制扇手艺人的造物精神。毫无疑问,非遗普遍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通过高淳羽扇个案呈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之路,或许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让整个社会重拾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