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9 条数据
-
非遗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武汉少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具有教育、审美、认识、娱乐等多种功能,少儿在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中,会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激发儿童的审美创造力,使少儿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武汉少图一直致力于搭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将"非遗"民间项目与儿童阅读、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及课余文化生活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民间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初探 ——以非遗“洋蛇灯”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融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遗"洋蛇灯"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素材,本文试从"抓住兴趣,了解洋蛇灯""巧妙设计,活化洋蛇灯""合理选材,多变洋蛇灯""精心组织,趣玩洋蛇灯""总结延伸,传承洋蛇灯"等方面入手,进行传统民俗活动"洋蛇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实践与探索,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独特的"洋蛇灯"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目的。
-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初探——以非遗“洋蛇灯”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融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遗“洋蛇灯”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素材,本文试从“抓住兴趣,了解洋蛇灯”“巧妙设计,活化洋蛇灯”“合理选材,多变洋蛇灯”“精心组织,趣玩洋蛇灯”“总结延伸,传承洋蛇灯”等方面入手,进行传统民俗活动“洋蛇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实践与探索,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独特的“洋蛇灯”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目的.
-
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群众文化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需要通过做好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到巨大冲击,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而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研究,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
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作用 2020-06-01
现如今,文化已成成为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应措施,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文化进行创新,确保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解读 2020-06-01
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展开的今天,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间的密切关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因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间的协同性仍比较差.基于此,本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为基础,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让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工作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更好发展.
-
非遗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上也留下了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更加广泛的存在于民间,也表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文章就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内容、宝应非遗传承现状以及非遗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实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等方面有所帮助。
-
浅谈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化为主的实践与思考 ——以《京杭大运河》一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阶段如何更有效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值得当下地方课程思考.教师采用活动方式,创设"游学"的情境,突破教室的地理局限性,缩短学生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感悟、拓展实践,进而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促使课堂向学生的生活延伸,提升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