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南京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还面临民众非遗传承意识较弱,技艺传承面临失传等困境,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育人的实效性。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这既是教学改革创新,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电影《百鸟朝凤》再次引起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到底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如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复制、培养新的传承人、利用非遗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开展田野调查等,但仍然存在诸如名录不均衡、补助分配不合理、传播途径狭窄、商业气息过浓、创新保护不足、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利用移动传媒进行广泛传播,鼓励艺术家利用非遗音乐大胆创新,将民间音乐引进高校和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在演奏中进行活态的传承,要以传承为中心,将"媒介复制"与"表演复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民间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呼吁重视传统音乐类非遗文化的发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和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遗留下的文化瑰宝。而档案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可靠的原始信息记录,对非遗进行档案化管理是非遗保护的有效之径。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探究非遗档案保护策略。
-
烟台方言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发源于乡村,与方言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保护方言入手。烟台各地方言是烟台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还是烟台语言文学类非遗的原始载体。烟台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文化生态正在消解、人才断层化、个性淡化等问题。将保护方言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相融合,改善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提升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坚持创新,构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
-
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工艺类非遗企业进行品牌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文化定位、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设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艺类非遗企业品牌发展的策略,力求把企业形象设计战略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企业品牌建设中,使企业、政府和社会协同一致,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共同打造强势品牌,提升产业活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020-06-01
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称非遗)的抢救以及保护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非遗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