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以广东省兴宁市为例 2020-06-01

    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韵味独特、花样繁多,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文章整理了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贵州武术非遗尚未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级项目保护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受外出打工或创业的影响,传承群体趋向老龄化。虽已将大部分武术非遗项目融入学校,但长期坚持练习的参与群体较少,流传区域主要在项目起源地传承,苗族武术流传区域最为广泛,贵州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了许多竞赛表演活动,武术非遗项目技艺水平提升效果明显,有关文献典籍整理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好。在国家的重视下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 关于非遗文化保护的原则与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瑰宝,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见证,非遗文化保护是我们的共同职责和历史担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以及具体措施,提出要强化立法保护和法规建设、重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创新方式方法,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 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至关重要的类别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阐述民俗类非遗的识别认定、演化规律的遵循、重视民众参与、发展特色旅游等,提出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 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农村儿童高品质童年 ——以民乐县农村小学非遗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一项时代课题。以学校为平台,从区域非遗项目入手,培养儿童作为非遗传承人,既可传承文化,彰显区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儿童活动品质,又可借非遗持久的生命力,为农村儿童打造一个多彩又有厚度的高品质童年。

  • 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群众文化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被群体、团体、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类文化资源,其不仅具有为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同时也与群众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昆曲、珠算、二十四节气、皮影戏等,都起源于民间且深受普通民众喜爱,而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群众文化的发展自然也能够得到很大的促进。基于此,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入分析,同时针对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群众文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起到一定帮助。

  •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通过非遗场馆将遗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各地非遗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馆的定位、展陈理念及展示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当前值得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鄂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多项已被提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文保工作也一直在进行。本文基于鄂州市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对于新时代的非遗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部门新的方向和措施展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