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我国又迎来了一次解决非遗传承与创新问题契机。研究认为,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利用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再创造,是实现非遗传承与万众创业这一双赢局面的最好机会。因此,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为例,提出创新创业与非遗传承结合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形式研究——以湘西墨戎苗寨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湘西州地区内"非遗+旅游"融合较好的景区——墨戎苗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取证,总结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形式主要为开设"非遗专题博物馆、非遗技艺传习所、非遗商店——传统柜台式销售、游客即时消费和可携带的非遗产品"四种形式,并根据调查结果,指出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
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开班 2020-06-01
8月11日上午,由文旅部、教育部以及人社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举行开班式。福建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和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有关领导以及福州评话、伬艺、南平南词30位非遗传承人参加开班式。
-
基于点翠现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甄嬛传》《如懿传》等古装剧的争奇斗艳让"点翠"这位枕石漱流、东山高卧的"隐士"一时间引起了很多剧迷的关注。再加上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宣传,点翠工作室、仿点翠教程纷纷上线。一门在古代曾经辉煌过的手工艺终于借助流行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线,但"非遗"流行的背后,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通过采访渝派花丝镶嵌、点翠技艺非遗传承人左书侨,对点翠特点进行考据与研究,对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基本模式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且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需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身特性,遵循非遗工作规律,总结成熟经验做法,借鉴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基本模式。建档基本模式的初步探索按“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五环节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涉及该环节的重点细节,模式整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
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战略性地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就是继承、保护和创新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以长期而广泛的调研为基础,通过具体实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构建非遗保护体系的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人文生态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具有文化主导优势的文化传播载体,在非遗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的整体人文生态也起着良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人文生态以及高校人文生态释义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人文生态的关联阐释,由此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人文生态产生的系列影响。
-
乡村振兴视阈下非遗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振兴先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与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本文以S县为例,研究当前县域乡村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