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北京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现状及建议 ——以古北口村为例 2020-06-01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见证,是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的重要资源。北京作为首善之都,不仅拥有大量非遗旅游资源,而且面临着乡村旅游市场升级的浪潮。古北口村是北京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民俗旅游这一载体,非遗资源与旅游达到了和谐共生的状态。但自上而下的非遗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非遗项目种类的丰富、非遗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适当的引进外来企业与资金等措施有利于古北口村非遗旅游活化。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对其进行保护、展示与传播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国家建设非遗展示设施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展示场所,并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征。但基于非遗本体项目的特殊性及活态性,在现有的非遗展示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态化的问题。
-
湖北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非遗”的浪潮,并受到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无形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许多的威胁,越来越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面临消失的危险。本论文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继承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泰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1 年5 月23 日,泰山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遗,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以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例 2020-06-01
纪录片将画面、声音、解说统一于一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生动地记录下来,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手工艺或者艺术表演形式本身,还有非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环境。本文将以央视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策略。
-
“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培育探析——以苗族银饰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工匠精神衡量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能力。在当今文化多元、利益多样的趋势下,必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非物质文化传承中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本文以苗族银饰为例,探讨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培育“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路径。
-
非遗视角下渝东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020-06-01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持续走高,以及对茶文化发展的关注日渐高涨,地方旅游产业开始思考与探究本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转型之路。本文拟以渝东南地区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用为研究背景,通过融入非物质文化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多元价值,探究非遗视角下渝东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艺术传承的代表,在生生不息的文化艺术中经久相传,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非遗的传承土壤迅速流失,它的根基在发生着动摇.本文旨在多方位深层次创新其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模式,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