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小非遗 大世界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技艺 2020-06-01
小非遗诞生记毛猴这个名字,对于北京以外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新奇。金丝猴?猕猴?还是其他什么小动物?当他们看见这项北京非遗的时候,心里又平添了更多的问号。是个标本吧?它身上的毛是植上去的吗?当他们知道了毛猴的制作工艺后,都会啧啧称奇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 传承非遗文化 认识美丽中国 2020-06-01
书系通过文学性创作,借助图画书的表现方式,将“非遗”项目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其传承中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呈现给儿童读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智慧和创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从传播学视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以浙江非遗文本英译为例 2020-06-01
非遗外宣英译应遵循两大基本原则:效果为中心原则和读者第一原则。本文以浙江非遗英译为例,提出了译者在非遗英译中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能在目的语受众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
从传播学视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策略 ——以河南非遗名称为例 2020-06-01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遵循非遗名称的翻译特点及翻译原则,以河南非遗名称为例,分析非遗名称的翻译方法。
-
弘扬中国文化,传承非遗民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音乐”公益活动在京举办 2020-06-01
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部署,4月27日,在第70个五四青年节和第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产业专项基金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文旅中国”建设工程办发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音乐”系列公益活动在北京马奈草地国际艺术中心举办。公益活动由圆桌研讨会和民乐音乐会两个单元组成。
-
新媒体背景下“非遗”外宣翻译与传播路径研究 ——以济南市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济南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在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始终走在前列。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变革下,为了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遭受冲击,济南市大力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动。本文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析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外宣策略。
-
河北省农村居民参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参加过体育类“非遗”项目的农村居民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2020-06-01
体育类非遗项目对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对农村居民意识影响效果显著,主要通过民族属性意识、民族交往意识和民族发展意识三个维度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参加过“非遗”的农村居民在企业的发展,探讨体育类非遗项目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
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上海高校优秀成果展开幕 2020-06-01
7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上海高校优秀成果展在大世界二楼展厅开幕。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宣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