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中国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源于人类生活、世代传承的文化形态,彰显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古代文明精神。目前,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和传播方面投入大量技术、人力等,而若要从根本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需以数字化技术的转型为重要依托。鉴于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为例,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剪纸艺术进行数字化赋能,可为剪纸艺术带来持续发展、广泛传播及全面保护的能力。
-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6-01
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近年来,平凉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些甚至濒临灭亡。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对当前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进行分析,探寻平凉市非遗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开发对策。
-
“非遗”连山瑶族小长鼓舞蹈校园传承路径探究 2020-06-01
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被提上议程,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非遗舞蹈的活态校园传承。连山瑶族小长鼓舞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瑶民祭祖祈福、传教凝族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文章通过阐述连山小长鼓舞蹈的艺术价值,为研究连山小长鼓舞蹈进入校园的传承方式寻求新的可能性。
-
非遗舞蹈对素质教育舞蹈的价值分析 2020-06-0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上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非遗舞蹈对素质教育舞蹈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为此,文章结合二者的关系着重从历史性、德育性、综合性几个方面分析非遗舞蹈对素质教育舞蹈的价值,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素质舞蹈教学发展.
-
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的研究 2020-06-01
本研究主要以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探索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符合幼儿教育纲领的要求,有助于幼儿文化底蕴的形成,还可以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连云港非遗文化的幼儿教育价值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建议。甘肃省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应成为甘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契机。
-
电影《百鸟朝凤》中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精品灿如星海。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商业市场环境下不断遭遇生存和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资源向消费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是每个非遗人面临的困境,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对唢呐这一非遗艺术在现实社会中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生存十分艰难的困境表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出路问题凸显了出来。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研究 ——以户县北乡锣鼓为例 2020-06-01
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北乡锣鼓保护困境的研究,分析户县北乡锣鼓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非遗保护路径,为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现代保护困境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