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示与运营策略探析——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非遗保护工作和旅游行业创造了时代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旅融合下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何发挥非遗馆的作用关系到游客的文化休闲质量,也关系到非遗保护与非遗致用生活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场馆现状,并以三个维度剖析现状缘由,最后从游客参观和内容传播方式、展示理念和语境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地思考。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馆展示理念与运营优化路径。
-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2020-06-01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把南通地区125项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方面没有遵循教育部学科的分类方法,没有把艺术类项目归为一类;另一方面没有严格区分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造成了一些项目存在学科层级上的交叉。因此,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的分类既需要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支撑,也不能违背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
-
社群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传承的实证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明传承。金华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金华的非遗传承面临严重挑战,文章分析了金华非遗传承的现状及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互联网+"手段集聚社群,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商业化开发,希望能对其他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浅谈电影《百鸟朝凤》 2020-06-01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开始愈加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但目前非遗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唢呐艺术讲述了两代唢呐匠人的悲欢离合,在这部电影中也折射出非遗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现代人缺少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习,使其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提不起兴趣,更对匠心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非遗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落后低效等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传承的规模化、活态化、科学化优势,通过"校、政、地"三方协同、推动民族非遗与教育互惠共生,实现可持续化传承和发展.
-
大运河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位基因的思考 2020-06-01
天津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大运河不仅催生了天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天津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传播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大运河无可争议地成为天津非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位基因,也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由此,归复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的本位基因,以大运河为天然的链接,借力大运河文化的"流动性"和"包容性",为天津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通过二者相互借力、深度融合,借势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项文化要素的协同互济,提升天津非遗传播的品质和速率,打通非遗传播的通道,形成天津非遗文化基于本位基因的发扬传承的全新视角与有效方式。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2020-06-01
广西有着独特的文化。至目前为止,广西共有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76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郁。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非遗名录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的分析,促进广西非遗的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
-
非遗类微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改革 2020-06-01
在党的"十三五"计划中,教育部相关措施强调我国优越历史文化继承和开创性的进步是教育从业者急需解决的现代难题。推进历史文化的继承与进步,特别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和继承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把优越的非遗文化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宣传好是现代社会提高文化软能力强国以及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道路。继承和守护优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本篇文章根据"互联网+"背景,从使用微电影记录的电影表达切入,讨论现代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微电影记录的表述和记叙政策、创新实操和学科教育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