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2020-06-01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在非遗传承工作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非遗保护实施细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资金、创新、产业化、消费这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入手,搜集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 外宣视域下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研究 2020-06-01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备受世界瞩目。以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文本为例,搜集、分析整理现有英译文本的翻译问题,并基于外宣翻译原则,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和中国国情出发,探究专有名词、同形同义词组和抽象性篇章层面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非遗简介译文质量,扫除国外读者的阅读认知障碍,提升洛阳城市知名度,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探析 2020-06-0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 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空间布局及活态传承研究——建立发展潜力评估矩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结合当下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及现状,探究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方向.本研究以波士顿矩阵为模型,基于浙东唐诗之路关键五地非遗项目的创新性与生存现状,建立其发展评估体系,为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的活态传承建设提供思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2020-06-01

    以云南省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非遗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及旅游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州政府应从地理标志知识普及、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凝聚行业相关人员、加大资助力度层面着手,推动非遗产业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 浅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特征 2020-06-01

    非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支撑.当前还要充分的尊重非遗资源的地方性、稀缺性、差异性等特征,从"符号消费"的理念出发,最大限度的赋予非遗产品表征性和象征性,引导社会对非遗项目产品产生文化认同,采用生产性保护、创益性开发和现代化的利用方式,实现我国非遗元素与新型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相结合

  • 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2020-06-01

    蒙医学作为蒙古民族原创性的医学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都对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何从非遗视角寻求蒙医药保护路径,该研究将从数据库、非遗名录、蒙医药传承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 基于儿童意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有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技能等,这些形式都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传承所积淀下来的表现方式,代表的是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和祖先的智慧.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地区,都已经展开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动,各地的教育机构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完全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未建立.究竟谁才是非遗保护的主导者和传承者,本文将基于儿童意识来进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分析,加强少年的对传统历史的认知,促进其成为历史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