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漫瀚调是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歌样式,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歌词朴实生动,唱腔高亢洒脱,鲜活再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思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产生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以传统漫瀚调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面临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漫瀚调成为当下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和价值取向,选取新的研究角度、新的创作视角、新的传播模式,探索对非遗的新型保护和创新,是促进传统民间艺术得以推陈出新、绵延发展的根本之道。
-
古寨非遗又芬芳 2020-06-01
近几年,非遗热得烫手,成为时装界追逐的一种新时尚。6月9日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由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在农展馆开幕。无独有偶,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也在古香古色的恭王府拉开大幕。在全国,上海世界非遗展、山东非遗博览会、成都非遗节等也
-
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0-06-01
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优劣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影响着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文化自信。高校存在教师素养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度低等问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性教学应以保持非遗文化原真性为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主导工艺技能课程,课程建设应体系化,这样,才能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企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对校企融合发展的现状、优势分析、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校企合作促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体验活动,充分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深挖项目的精神内涵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大众媒介等现代科技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寻求突破口。
-
基于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以及表现形式,只有非遗得到传播,文化记忆才得以传承。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具有的传播优势,然后提出了非遗传播的策略,从建立和多个平台的合作、邀请公众参与互动体验以及创新传播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自身优势,让非遗项目得到更广泛和有效的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价值的发现与渗透,有利于非遗之美实现传播与共享,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非遗美育价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为基础,发现非遗在思政教育中的丰富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发挥育人功能等美育价值。而通过非遗之美走进课堂、非遗之美融入活动、非遗之美结合科研等途径,非遗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实现美育价值的渗透。
-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探索——以苏扇为例 2020-06-01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众多非遗项目寸步难行,传承与创新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苏扇是苏州非遗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扇子承载着我国的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发展,与我国的绘画、文学、雕刻等艺术相结合,使历代的达贵显人与扇子结下情缘.苏扇这门工艺的经营模式、工艺材料及其价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非遗的一部分,保护和传承苏扇这种传统工艺是每个人的责任.本文对苏扇目前的状况做出梳理,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传承、创新、发扬等相关方面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苏扇的发展与推广
-
近十年西部地区非遗保护措施与发展趋势(2007—2017年) 2020-06-01
在全球化、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下,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日渐衰退的生存危机。近十年来,国家和西部各地为此采取了诸多举措并获得了明显的成效,非遗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非遗传承与教育、非遗社会展演与传播、非遗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分别呈现出“渐趋完善”“多元立体”“精彩纷呈”“紧跟形势”的趋势及特点,大大推进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