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非遗视角下的济南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2020-06-01
随着时代发展,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选取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建立非遗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非遗旅游价值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进而探究非遗视角下济南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
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旅游业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点,营造出新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东营市在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同时也发现了诸如非遗保护意识淡薄、传承人呈老年化趋势、资金来源单一、开发商业化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树立非遗产业意识、打造动态传承模式以及加大非遗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等四个维度探究旅游开发视阈下非遗资源的传承路径,为非遗旅游化开发提供借鉴。
-
浅析数字影像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文化逐渐被大家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被民众所关注,但由于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宣传形式比较局限,普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处于碎片化认知之中,本文主要是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探究数字影像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通过数字影像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档案。
-
周口市举办非遗保护和传承培训班 2020-06-01
2019年11月28日,由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9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训班"开班。来自市直和各县(市、区)主抓非遗工作的负责人、业务骨干和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百人参加了培训。
-
“互联网+”时代非遗档案保护与优化精准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做好非遗档案的保护工作,优化精准传播,推广非遗档案文化,使日益丰富的非遗项目得到传承。
-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互动研究 2020-06-01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互动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传统武术的文化学基础;探讨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及非物质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等问题。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融合,需要重视地域传统武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通过传统武术的法律保障介入,对武术"非遗"传承人进行政策扶植,通过"政府—民间—学校"三方共力,助推传统武术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融合发展。
-
“文化生活”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传承非遗意识的探究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培养高中学生传承非遗意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家乡的热爱,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传承非遗意识,教师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编写地方教材,培养学生传承本土文化的非遗意识;打造地方民族特色课堂,创新非遗传承;把非遗意识融入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传承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积淀,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因其"活态"形式而尤其需要民族与国家的刻意而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刻意而为,否则,便会黯然失色,甚至于永久性失传.因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非遗的国际行动已经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多民族大国,在源远流长的生发史中创造了灿烂曼妙、色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对履行非遗保护开发的历史重任分外重视,积极履行,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为保护与开发非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遗保护与开发尤其需要通过教学形式来进行,而其教学形式中的艺术教学形式更显首当其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非遗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