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发现,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条件.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秩序混乱、文化现象失真、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单一、缺乏专职人才等.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统一布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推广路径、完善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培养体育非遗旅游人才等解决措施.

  • “南京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复兴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很多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如今都面临传承困难。由于缺乏传承人、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南京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南京绒花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探究南京绒花的历史轨迹,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出发点,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

  • 靖西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发展对策 2020-06-01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创造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是我国壮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区域,当地壮族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当地剪纸艺术生存发展困境,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人才培养、优化环境、非遗立项、技艺创新等方式,扭转局势,推动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论当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2020-06-01

    广西是我国唯一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世居民族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西非遗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广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重大项目挖掘整合不够、非遗生态环境面临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冲击、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通过对广西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广西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探讨非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方式,对于传承和发展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非遗+互联网+媒体”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以衡水鼻烟壶为例 2020-06-01

    河北省衡水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画鼻烟壶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妙工艺,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近几年内画鼻烟壶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时期。该文通过“非遗+互联网+媒体”的新思路助推传统工艺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 秉传承之志灌溉非遗之花 以德育为旗传递文创之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其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传承价值极为重要,因而在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非物质文化的因素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小学生时代》是一本深受学生喜欢的杂志,通过对《小学生时代》的导读,让学生在书中了解生活,让学生在阅读改进和改善的道德观念。本案例就是笔者针对《小学生时代》的导读,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传承。

  • 苏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的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技艺的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研究,为室内设计注入文化灵魂,从而提升设计品质。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提升传统技艺的认知度,同时开发传统技艺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方法,从而挖掘传统技艺的精髓为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性提供理论支持。

  • 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蜡染技艺,它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法论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非遗的原真性缺失、传承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足、外界过度干预下造成的"保护性破坏",以及人们的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觉意识遭受冲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