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文旅融合背景下川渝两地非遗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当前川渝地区相向发展共同打造经济增长第四级,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川渝拥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文旅融合背景与地方政策导向下,如何通过沟通与合作更好地传承保护巴蜀非遗,活态利用从而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
高职院校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需要具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动力推动其"活态"传承。作为文化传承重要阵地的高校,应充分运用其教育资源,通过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美育课程,结合"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将所学的"非遗"与公益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融合,并运用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将"非遗"融入创新文化产业中去,从而真正达到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助力学生成才的双重价值。
-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它比普通的传统文化更脆弱,依靠传承人的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所以人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烟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烟台市非遗保护全面、及时,并具有数字化特征,建立了非遗网络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护机制
-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进行文化研究的财富,要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就要深入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将其运用在非遗旅游开发上,呈现给游客美好的情感体验。本文主要是对长沙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有效策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为长沙非遗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和依据。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首先简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特征,结合概况探析山东"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
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习的促进和传承 2020-06-01
小越蚌舞作为浙江小越地区比较盛行的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流传了上虞全境20多个乡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小越蚌舞也进行更新,内容逐渐丰富化,其具有了传承历史的悠久性.随着我国对教育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学习.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我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在开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又能使非遗文化得到发展和延续,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习的促进和传承的方法作简析
-
“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与媒介的演变紧密相连。通过对"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络直播+非遗"两种当下最典型的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研究发现,"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在传播范围、用户数量、用户参与和互动方面表现突出,但存在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传播内容文化内涵缺失、传播效能持续性弱等问题。可以从组建志愿者传播团队、深耕传播内容、打造届次化新媒体传播活动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与非遗之间持续良性互动的传播模式。
-
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究① 2020-06-01
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非遗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健全的的体制机制、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专业人才、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平台等。该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