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以新疆4批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测算非遗分布均衡程度,探讨非遗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非遗空间分布不平衡,北疆数量比南疆多;类型上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为主,传统戏剧和医药比较稀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除了文化自身特点以外,受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本文提出从政府、社会人群、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等角度做出相应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非遗校园传承与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培养实践——以陇南市徽县职业中专为例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依靠职业教育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工匠精神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势下,让非遗成功走进校园是传统文化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中职校园文化和技能培养实际出发,对陇南市徽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化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如何从文化教育传承入手,将非遗文化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实践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探索有效的途径。

  • 他的理解已接近非遗本质 2020-06-01

    近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公开发售。该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倾力奉献。它的出版为中国非遗研究领域驱走了冬的迷茫,带来了春的讯息。文集共分九章,凝聚了苑利十多年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心血,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苑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理论深度与学术厚度。

  • 何明之『明』 2020-06-01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重要奠基者,苑利先生除了从事非遗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理论的精研,还有丰富的田野经验。长期的读书和行路功夫,使其研究深入浅出,融学理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冶。可以说,《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饱含乡土深情,在文化快餐化当道的今天,苑利对于非遗的敏感度和认知力绝非一般在故纸堆里讨生活

  • 记忆里的柴沟堡熏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听上去颇有点高大上的名词儿其实离我们老百姓并不遥远,衣食住行里就有不少是"非遗"项目.特别是那些"非遗"美食,不仅是传统,是文化,更因其食用过程与饮食者的生活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了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我而言,记忆里印象最深的"非遗"美食是柴沟堡熏肉.

  •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影像传播因其具有生动性、故事性等特点,已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方式。随着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受众范围的扩大,非遗的影像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缺乏管理、传播内容单一、传播对象针对性不强、传播效果不明晰等问题,需要采取依托政府强化传播主体、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等策略,来提升非遗影像传播的效果。

  • 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 2020-06-01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非遗的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本真性缺失、传播渠道窄、创新型不够等问题。对此,非物质文化机构或组织需要制定好传播的对策,依靠丰富的影像内容来增强用户的粘性,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来扩大传播效果,并利用VR广告、微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以期非遗能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

  • 基于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6-01

    在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需要各方各面的努力,与工匠精神培育有着内在契合点。衡阳有着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提出有效的传承保护策略。文章对非遗传承保护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探索,拟在于强化衡阳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让衡阳非遗更好地绽放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