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阜阳地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承——以安徽省界首地区"界首彩陶"为研究个案 2020-06-01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形式多为言语或行动传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依靠数字信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末开启"世界的记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的设立标志着非遗保护数字化进程正式开启.在非遗保护数字化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大量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田野,通过加工、整理与研究,让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借助先进的信息科技得以传承.
-
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非遗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而文化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出发,分析了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
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传承并发展非遗文化对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有着特殊且重大的作用。充分挖掘并利用非遗文化,在活态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借助非遗文化的魅力重新唤起广大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的精神生活日益贫瘠,非物质文化正逐渐被遗忘。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本论文以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以山西徐沟背铁棍为例 2020-06-01
清徐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山西的民间表演艺术,于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徐背铁棍的发展传承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立足于当代语境,力求通过对山西非遗 ——徐沟背铁棍的个案分析,创新其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方式,探究非遗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
走向公众:口述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口述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化,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口述史的应用可谓是引发了一场革命,它不仅为非遗研究与保护保存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将丰富的非遗技艺推向公众,为非遗发展受到社会公共关注搭建了桥梁。重视口述史在非遗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将有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在传承人保护制度的规定上没有良好的贴合现今的社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也造成了传承人认定制度存在不足、权益保护程度低、退出模式存在不足等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和现实情况的考量,应及时采取完善认定模式、创设濒危非遗传承人抢救机制、保障对传承人的有效扶持、完善传承人制度的退出机制等对策予以解决。
-
新疆阿合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语境中的新增文化符号 2020-06-01
阿合奇县位于中国西部天山山脉腹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为阿合奇县的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文化因素逐渐被纳入文化市场的开发领域。近十年来,在阿合奇县非遗传承与发展潮流中产生了许多新文化符号,这些新增文化符号在阿合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传统的以师徒制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当下社会的多元冲击下并不能对非遗起有效保护作用。非遗的传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现代化",其依据是非遗在当下面临的两种主要矛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途径将非遗与现代深度融合,并针对这几种途径下的教育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为非遗学校教育传承建立体系;在社区教育中注重非遗的场域性;借助数字资源辅助现代传承教育;重视传承教育培训的后价值;从教育学视角下研究非遗传承主体的特征等,合理、高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才能更好的保护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