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
学术交流(1)
非遗资讯(1)

共检索到 169 条数据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 2020-06-01

    永春白鹤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是碎片化的传承,有较大的局限性。基于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开展研究,进行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幼儿主动参与木偶绘本剧创编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本文从进行绘本剧创作的意义与积极作用出发,阐述了绘本剧创编与表演进行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引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剧的积极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激发幼儿对非遗文化——木偶的兴趣,并亲身参与到创编以及木偶戏剧表演中,笔者对幼儿木偶绘本剧的创编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与研究。

  • 保护南康区民间文学"木根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进客家民俗文化多元发展的价值研究 2020-06-01

    近十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力度,非遗专项工作得到深入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逐级重视,从大型、重点项目到地方民俗风俗项目的过渡,从项目普查、保护到项目价值、意义的研究,非遗工作已全面铺展开来.但就目前而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多停留在项目的普查与挖掘中,至于如何开展保护工作及其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还在起始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未能体现非遗工作的重要性.

  •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研究热点和前沿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0-06-01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4—2019年间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切题文献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时间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以及关键词时序图几个方面绘制直观的科学知识图谱,以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发现:2014—2019年期间,体育非遗的研究经历了快速发展、成熟和创新三个阶段,但是相关学者和机构合作程度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主题分为以下4个方面:有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属性等本质理论研究、多重视角下体育非遗的发展与传承路径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信息时代下体育非遗的保存与传播;前期阶段学者们关注于体育非遗的内涵、属性和价值体系的研究,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继而聚焦于体育非遗的信息化手段传播和保存,且后期研究发展缓慢,面临创新。

  • 西南少数民族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的路径探析 2020-06-01

    口述史在学界被广泛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舞蹈文化,非遗舞蹈的传承人对非遗舞蹈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对其进行口述史访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非遗舞蹈。但是口述史访谈过程中语言障碍、文献资料匮乏、记录者学术规范性亟待提高等多个因素,造成口述史访谈学术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舞蹈领域开展的口述史调查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期待为西南少数民族濒危的非遗舞蹈保护工作抛砖引玉。

  • 赣西音乐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2021-08-26

    本书对赣西音乐文化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包括多种音乐文化类型。如:高安采茶戏、宜春评话、万载花灯戏、高安道情、高安锣鼓戏、高安上湖灯彩、宜丰开扎、靖安打鼓铲山歌、靖安茶花灯、靖安马灯舞、靖安南山花鼓、靖安觋歌、靖安香花和尚舞、碗灯舞、万载得胜鼓、万载开口傩、万载纸棚山歌、铜鼓客家山歌、袁河锣鼓戏、奉新瑞河戏、新余市分宜采茶戏、新余市分宜道情、萍乡上栗渔鼓、萍乡莲花落等。对每种音乐文化的考察都包括:简要介绍、流行区域、历史考察、声腔与流派、演出剧目、服饰道具、相关作品、传承谱系、代表性传承人、主要特征、重要价值、濒危现状与保护措施、相关图片资料等。全书内容丰富新颖,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非遗视域下万载“开口傩”音乐文化研究 2021-08-26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江西省社科规划最终成果。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进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非常凸显的非物质性和民族性以及精神性与易逝性特征。其特殊性决定了其传承和保护中的存在着活态性特点。尤其在中小学和搞笑中,如何开展对音乐类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值得商讨和研究的课题。本书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万载“开口傩”的研究,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此来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 赣西民俗文化视域下的高安采茶戏研究 2021-08-26

    赣西民俗文化视域下的高安采茶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