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
学术交流(1)
非遗资讯(1)

共检索到 169 条数据

  • 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和"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2020-06-01

    2017年10月29日,由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团队收集的珍藏史料文献,田野调查的图片、笔记与音像,传承人资料以及皮影戏相关的研究专著及论文。目前,数据库共包含非遗项目、史料文献、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影卷、影偶、田野调查图片、田野调查音频、田野调查视频、田野调查笔记、传承人信息等11类资源。

  • 青藏川交界地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川北、藏东及青海南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交互的杂居地区,这里的文化遗产在多元因素中创造和发展,是当地民俗风气、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古老先民传承至今的民族记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秉承了作为世界性命题和传统性延续的特点②.2017年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活动旨在推动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理念的深化,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指明方向.为深刻掌握青藏川交界地区非遗的传承现状,探寻更有利于该地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本文以非遗的本真性、完整性和特殊性保护原则为理论向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法对青藏川交界地区的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展开了探访和分析活动.

  • 毛正聪:再现宋代青瓷意境 2020-06-01

    毛正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世界当代杰出陶瓷艺术家,国务院授予为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人类"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毛正聪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事青瓷艺术研究60多年,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他创作的青瓷作品器型简洁大方,典雅古朴;在运用色彩方面凝重、细致

  • 再议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对新时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2020-06-01

    加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重要板块。而我们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努力亦非一朝一夕。从有识之士的呐喊,到系统性学术研究和梳理,再到政策的扶持与平台的搭建,这一路走来并非没有弯路、绕路,也因非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零碎性和多元性,因此我们在构建保护工作的时候需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然后再去针对性解决问题。如今我们亟需将非遗保护工作导向“有的放矢”的轨道。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以大量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案例为基础,深入交流了“一带一路”各国在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里发表的5篇论文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著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Marc Jacobs结合比利时乡村的非

  • 基于档案多元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管理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各国重视。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条约》,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管理作为非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引起了档案工作人员及非遗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中,档案工作也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笔者从档案多元理念的4个角度讨论在多元文化中如何开展非遗档案化管理工作。档案多元理念与非遗档案化管理

  • “西南现代民艺高层论坛2017”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 2020-06-01

    2017年12月14日,首届“西南现代民艺高层论坛2017”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现代民艺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西南现代民艺馆共同主办,成都幸福公社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就“传统民间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和“民艺与非遗现代性转化的具体路径与方式”两个方面的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综述 2020-06-01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基于这一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旅游价值,许多国内外学者也看到这一点,纷纷把目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上。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索目前非遗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发现问题,并发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