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1)

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试论如何在学校陶艺社团活动中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 2020-06-01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国文化的象征。国家大力扶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它的社会认知度和出现率急剧上升,同时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传统的发掘和修复,更是对未来的文化构建。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有责任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如何将非遗文化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创造性的结合,让非遗文化充实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形成特色的社团文化是文章写作的目的。文章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展关于“非遗文化”和“社团建设情况”的调研,从非遗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社团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开设非遗大师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团,建立切实有效提升高校非遗社团活动的机制以及开展与非遗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 苏州地区江南丝竹班社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江南丝竹是非遗音乐中传承工作进展较为成功的品类,自2006年江南丝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江南丝竹社团也随之逐步完成了规范化和体制化转型。苏州地区江南丝竹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社团多元且与时俱进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策略、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是江南丝竹传承有道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非遗音乐及其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高校艺术社团植入“非遗进社区”公益活动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传承和发扬。高校艺术社团通过公益活动的方式参与到非遗传承的实践中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对高校艺术社团在传承非遗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艺术社团传承非遗的现状,针对"非遗进社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求高校艺术社团植入"非遗进社区"公益活动的可行性路径,研究、提炼艺术社团的传承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艺术社团公益活动与传承非遗相结合的双重价值。

  • 花边非遗 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 2020-06-01

    常熟花边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社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说,花边社团在常熟市中小学中的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花边技艺难度大,实用性差,与生活脱离严重.如何使花边非遗深入学校,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对花边社团建设提出了树立校园文化意识、学科融合、社团结合、专家引领四个建议,希望在这些措施下,将学校打造成高品质的校园

  •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提高其大众传播效果对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大众传播路径还需要合理拓宽,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传播活动需要改革和创新,具体为:拓宽受众群体;广泛使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以繁荣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发展,推动非遗品类的传承。

  • 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非遗文化社团活动的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了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民乐顶碗舞、四家武术,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民乐霸王鞭等社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宽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影响,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了非遗传承后备人才。笔者结合民联寄宿制小学开展非遗文化社团活动的实践,谈几点开展非遗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一、健全非遗社团活动的管理体系

  • 传统文化助儿童生命之美绽放 ——浅议少先队“非遗”特色活动 2020-06-01

    在优秀传统文化渐渐被淡化的今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民族文化",呼唤着下一代少年儿童的传承与发展。各地少先队组织社团活动,让内容充满"非遗"味;创设校本课程,让主题沐浴"非遗"风;建立实践基地,让体验滋养"非遗"情;打造社区集结地,让心中共谱"非遗"梦。少先队努力打造"非遗"特色活动,让"非遗"文化在队员心中生根、扎根、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