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2)

共检索到 22 条数据

  • “非遗”校本课程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2020-06-01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与民族集体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专门机构去保护它,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去传承它。"非遗"校本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家美育工作指导方针、新课程改革理念、"非遗"文化特征、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探讨如何实现"非遗"课程的美育价值,为相应的教学实践提供思路,助力总体育人目标的达成。

  • 在儿童美育中薪火传承番禺非遗文化——"扒龙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番禺的"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美育课堂引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

  • 非遗文化的当代美育价值 ——以福州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情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非遗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在拓宽美育教育的基础上既能丰富美育的形式,又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文以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例,结合福州第四中学开设的非遗校本课程《福州油纸伞》的实施概况,探讨非遗文化的当代美育价值。

  • “非遗”校本课程在校园美育的价值 ——以福州软木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是教育资源,是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与精神的寄托。当下,校园美育的新风向是让“非遗”走进校园。非遗文化与美育的融合创新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二是丰富校园美育的形式与内涵。本文以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为例,探讨福州软木画校本课程在校园美育的价值。

  •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6-01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2500多年的建成史,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地域资源可以开发成美育课程资源。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开发系列汉文化美育资源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整合汉文化艺术资源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美育教育树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探索出非遗保护项目进学校新思路,强化成果承载的美育的重要功能。

  • 晋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化教育的关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完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晋南地区的非遗文化为具体切入点,分析了晋南非遗文化对美育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高校美育热下对“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冷思考 ——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2020-06-01

    在当下社会对高校美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关注的双重作用下,高校美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审美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审美认同。广钟设计制作技艺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在美育中引入其内容,将"非遗进校园"与"培育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是以"非遗"促进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可操作路径。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探索 2020-06-01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在未来发展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美育是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校园公共服务文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美育教育也是弘扬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重要平台,在强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应当在高校教育中,增加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的内容,使高校在“育新人”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必要的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文化需求,增强高校师生的精神力量,推进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的文化建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