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2)

共检索到 22 条数据

  • 以泉州非遗(美术类)为内容的校园美育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直观的历史见证。非遗进校园已经成为时下中小学教育的新趋势,非遗文化与学校美育的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又有助于拓展美育的新形式,增强学校美育的内涵。该文探讨泉州非遗(美术类)与中小学美育的关系,归纳了其价值,并就两者的融合提出具体可操作的途径。

  • 小学非遗美术课堂“以美育德”教学四要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既得与当下,更是存续与未来。将非遗引入小学美术教育,具有探明文化脉络、获得文化认同、形成德育价值、培养创造力等重要教育价值。笔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小学非遗美术课堂"以美育德"教学四要略:赏非遗之形质,以美养童心;探非遗之工艺,以艺育匠心;悟非遗之内涵,以文载乡心;创非遗之新作,以用长慧心。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让非遗活在当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 非遗美育在老旧社区的发展融合路径研究 ——以羌族羌绣为例 2020-06-01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非遗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如何使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的关键。现将非遗传承与高校美育结合,探索非遗发展的新道路,发扬非遗传承中的民族精神,借此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美学修养,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技艺传承过程中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

  • 以当地音乐资源,打造"非遗"美育课程 2020-06-01

    非遗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沉淀所传承下来,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在打造非遗美育课程的时候要充分应用当地苗族、侗族音乐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传统音乐传承提供助力.

  • 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科中了解非遗,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增强文化素养。提出要充分发挥非遗的美育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发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 “非遗进园,传承经典”美育教育的多元模式——以青岛地区为例 2020-06-01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中华民族的财富。中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精神和保护,政府部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幼儿课堂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让逐渐消失的民间艺术重现,又可以在下一代实现"非遗"的传承。非遗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民族的自豪情感、和综合审美素养等。此文章结合青岛非遗项目引入幼儿园展开了探究,以此仅供相关人士参考。1引言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

  • 学校美育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2020-06-01

    我国的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导致异彩纷呈的文化逐渐消失甚至 灭亡。这也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转瞬即逝且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够重视或者保护不当将会导致其消亡或流失,现阶段 的科学水平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然而学校美术教育作为传承和发展非遗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利用学校美育 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在现阶段显得越发重要。

  • 非遗汴绣促美育 十指春风绣丹青——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美育新模式 2020-06-01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以校园美育改革为抓手,开展了以"非遗汴绣促美育,十指春风绣丹青"为主题的美育活动,引领学生传承、发扬传统汴绣手工艺,挖掘传统非遗蕴含的文化资源和美育价值,探索独具特色的职业院校非遗美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