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 条数据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教育领域,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既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又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剖析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划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据此分别构建了校遗渗透、校遗交叉、校遗双向3种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与非遗传承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下的学徒制模式里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而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具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以下就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的优势进行首要阐述,结合非遗传承现实困境的列举,继而找到现代学徒制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应对之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等职业学校传承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传承人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和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把一些民间非遗项目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让广大职业教育学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承人。
-
广西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职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进行现状分析,并借鉴国外开展较为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广西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 ——建构职业教育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
非遗工访,变遗产为宝藏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重庆市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非遗工坊机制,将非遗保护传承融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研发生产文创产品,促进非遗创业就业,把非遗打造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的民族工艺品制作班级,重点招收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低收人人群等弱势群体家庭子女。
-
三师共育,技艺双修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以“非遗”促特色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春风和“双基地”建设的契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引人“非遗”项目,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探索出一条“德美育人、技艺立人”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