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 条数据
-
粤西姑娘歌艺术类属的学理辨析及其现实意义 2020-06-01
姑娘歌是一种流传在粤西雷州半岛上以"雷州话"表演的曲艺形式。200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姑娘歌有三种演出方式即节目类型,拥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功能,最具有曲艺"说唱"叙述表演特征的是"劝世歌"节目,"劝世歌"节目样态呈现的是"说书"类曲艺中"小书"类的艺术特征。从考察姑娘歌的研究现状与创演实践中发现,当下大多民众包括一些论者仍然存在着对姑娘歌艺术类属认知模糊不清并错乱指认的问题,导致姑娘歌的传承保护及创作表演远离了曲艺"说书"的艺术本体。因此,梳理过往对姑娘歌类属的不同认识,并通过辨析其与相关艺术形式如雷歌与雷剧的关联,对有效保护与传承非遗姑娘歌的本真性有着重要作用。
-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为例 2020-06-01
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在30万人以下,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黑龙江省的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论述了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文化内涵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因而,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非遗语境下,高校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教 育至关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为传统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养大量人才。本文就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传 统文化素养等问题进行探讨。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探析——以上海为例 2020-06-01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前者极具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条件,有着较大的旅游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后者也为前者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市场平台,为其活态传承带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本文以上海为例,对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非遗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①要加大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力度,重构和拓展旅游开发模式;②要关注旅游市场的培育,使之成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和发展动力;③要建立以传承人为核心的活态保护体系,实现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
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 2020-06-01
二十一世纪是生产力迅速提高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已经掀起了一场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潮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完整灿烂历史文明的国家,不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数量庞大、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极具魅力、具有重要考察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诸多有利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非遗发展。艺术类高职学校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在非遗传承和创新活动中发挥长处,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鉴于以上所述,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艺术类高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并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改革思路,以供相关人士进行探讨和交流。
-
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 2020-06-01
本文以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为思想基点,从表演艺术类遗产入手,由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三部分内容进行剖析,探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衔接、可持续性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为表演类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寻找对策,并提出方法建议.此外,本文从探讨非遗教育在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财富,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发扬,这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承担光荣使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未来,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非遗传承与创新中艺术类高职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具体的探究,希望能为学生们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带去积极的影响。
-
浅析苗族反排木鼓舞进入艺术类高校民间舞课堂的意义 2020-06-01
苗族反排木鼓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舞蹈。2008年2月,苗族反排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人,万政文曾多次被邀请到艺术类高校进行短期授课和讲学。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苗族反排木鼓舞动作潇洒奔放,很多动作与以往活跃在舞台上的苗族舞蹈有很多不同,尤其体现在它以胯部为动作发力的起始点以及低重心的动作动律上。另一方面,现今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教材在身体训练和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合适的民族舞种进入高校民间舞教材。在这个契机下,将苗族反排木鼓舞引进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课堂,不仅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也可以为保护非遗贡献力量。